完善市场建设
除了“改革”这一新三板市场年度热词,今年以来,全国股转公司在业务创新、从严监管、提升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促进新三板市场健康发展,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创新方面,全国股转公司推出60日市盈率,为投资者更细致深入了解新三板市场提供一个新的维度;上线“新三板投融通”平台,促进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丰富指数体系,进一步彰显新三板市场特色,满足市场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简化主办券商业务备案证明,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成立中证股转科技有限公司,加强市场建设科技支撑;设立“新三板媒体之家”,为新三板改革发展凝心聚力;成立全国股转系统第一届复核委员会,切实保障市场主体救济权利等。此外,全国股转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投资者教育基地——热点问答”“微讲堂”“全国股转系统大讲堂”等栏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功能,全国股转公司力推要约收购业务在新三板落地。6月14日,全国股转公司出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要约收购业务指引》,进一步规范挂牌公司要约收购行为,明确相关业务办理流程。9月2日,新三板要约业务正式上线。要约业务的顺利实施,进一步补齐了新三板的市场短板。
监管方面,全国股转公司密切关注挂牌公司商誉规模变化,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防范商誉减值风险;聚焦年报监管,多维度严格审查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对未按期披露2018年年度报告的挂牌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采取监管措施;制定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实施细则,建立新三板复核机制;构建“一体两翼”信息披露监管,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期间,全国股转公司对ST鑫秋、ST可来博、三信防务、亨达股份等多个重大违法违规案例进行通报。
全国股转公司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实行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据了解,为适应新三板海量市场的监管需求,全国股转公司开发了新三板信息披露智能监管系统(利器系统),构建了一套包含880余项判断标准的指标体系,涵盖业务循环、财报勾稽、粉饰动机、偿债能力、管理能力多个维度,初步实现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挂牌公司进行风险画像、财务粉饰预警评分。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一套科技监管和人工审查相结合,对挂牌公司进行全面“扫描”,对重点公司集中“问诊”的监管“组合拳”。特别是着重发挥公开问询的“刚性”约束作用,对挂牌公司实行“刨根问底式”问询。2018年年报审查过程中,累计发出2003份问询,涉及问题近8000个。其中,公开问询函件453份,财务问题超过三分之二。
徐明近日表示,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把好挂牌公司的“生存关”,进一步加强监管、严格责任,督促挂牌公司“讲真话、做真账”,促使挂牌公司能够规范经营、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和严格真实的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