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变脸”频发
深入挖掘这些延期发布的年报,除了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连业绩也没有预兆地急转扭亏。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业绩大幅“变脸”不代表之前的业绩是做出来的,但其释放的风险信号却值得监管层及投资者高度警惕。
曾受市场热捧的明星公司致生连发业绩出现“变脸”。致生联发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物联网技术、产品开发的服务及物联网产品的销售。公司2017年年报直至6月29日才“压哨”发出。财报显示,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6.27%;实现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502%;产品毛利率为6.71%,比上年同期下降74.69%。
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其中,坏账损失3613.43万元,商誉减值损失3501.63万元。这些是导致净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
在此之前,致生联发业绩一直呈上升态势。2014年挂牌到2016年的三年间,营业收入分别为1.21亿元、2.86亿元和5.8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19.32%;净利润分别为1443.34万元、4025.49万元和8536.27万元,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143.19%。
有的公司年报与业绩快报出入较大。2月27日,雷蒙德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营收为1.36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8.11万元。6月28日,雷蒙德发布2017年年报,2017年最终营业收入为1.07亿元,与业绩快报相比缩水21.32%;净利润则由盈转亏,为-2806.39万元,比业绩快报减少274.51%。
雷蒙德产品主要为球阀、旋塞阀、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蝶阀等,应用于石油石化、天然气、化工、能源和长输管线等领域。
此外,凯路仕、公准股份、蓝天环保等公司同样出现业绩大幅“变脸”的情况。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认为,业绩大幅“变脸”,可能企业前期财务数据含有水分。后期随着自身经营压力增大、披露要求变高、监管力度加强等原因,盖子就捂不住了。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组负责人彭海则表示,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弱,宏观经济、产业周期等对企业经营风险影响较大,业绩波动幅度较大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也有部分公司隐瞒重大事实或者编造虚假内容。
“有的公司业绩快报和实际情况差别大,是因为招不起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估算的业绩不被审计机构认可,有的财务人员没有预料到减值和税费等,经过审计发现后业绩要少很多。这些情况下企业主要还是在于疏忽。”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