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三板最火热的投资逻辑是什么?Pre-IPO.
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最火热的投资逻辑是什么?Pre-IPO.
接下来,新三板最火热的投资逻辑,还会是Pre-IPO吗?
“今年6-9月份,会有一个三板IPO投资半年峰值后的下滑”,中科沃土新三板创新事务部合伙人张莫同对读懂新三板研究员表示。
他说,迈奇化学的负面效应会延续到正在选择、正在进行的机构们;新三板批量化上主板,并且市值飘红的现象还未出现,投资机构短期内加大力度投资的可能性不足,这一轮IPO集邮策略被证伪的概率会很高。
但Pre-IPO的投资逻辑没有问题,新三板即将进入Pre-IPO2.0投资时代。
以下为张莫同口述。
一、IPO热浪快要过去,集邮策略被证伪的概率较高
新三板的Pre-IPO投资逻辑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会有一些企业在这一波IPO浪潮中跑出来。
但与此同时,IPO风险也会更大,集邮被证伪的概率会很高:拟IPO的公司过多,良莠不齐,而且这段时间市场过于狂热了。
3月份到4月份,市场特别疯狂。我们知道的一些机构在那两个月疯狂投资,一个项目三四千万,有一家机构去年底准备了40亿元要做Pre-IPO投资,所以今年开始就抢购项目,我们接触到好几个项目都是直投3000万。
但是迈奇化学释放了一个不好的信号,迈奇化学的负面效应会影响到正在选择或进行Pre-IPO投资的投资机构。目前新三板企业批量化上主板,并且市值飘红的现象还未出现,加之政策层面趋向保守,我认为这一波IPO投资浪潮马上会进入尾声。
目前我所知道的几家机构,到今年7月份可能就会停止Pre-IPO项目的投资。包括大家熟知的知名PE机构,他们会选择继续观察未来的政策风口。
也就是说,机构短期内加大力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同时,机构年初准备IPO的资本量未必会持续到下半年。
大家清楚地看到了其中的巨大风险,可能今年下半年IPO的风险还会逐渐加大。
现在新三板Pre-IPO的投资逻辑其实就是打新股,纯投机逻辑。随着创业板PE的下降,这个逻辑逐渐会站不住脚,我们团队基本没赶上IPO浪潮,现在就不会再往IPO上靠。
我觉得Pre-IPO的投资窗口就这一年半的时间,未来还会存在投资机会,但不能以投机的逻辑来做。
我们可以从后往前推导。首先,现在的拟IPO企业基本都是“裸奔”的,仓促IPO,战略资源、资产整合等都做的不到位。那么,即使一年半以后IPO成功,这一波“裸奔”的企业没有摆对IPO姿势,表现也不会多好。
现在新股开盘还能有几个涨停?涨停之后,主板的并购、定增都会受限,到时候“裸奔”的企业会很难受。
更重要的是,在IPO监管从严的趋势下,这些“裸奔”上主板的拟IPO企业,真正能过会的有多少?四分之一我都觉得夸张了,投资被证伪的概率太高,代价太大。
而且,大家应该也没有想到这么快会被证伪。迈奇化学的影响不可忽视,不少拟IPO企业可能会自己打退堂鼓,这或许是更大的潜在风险。
当上述现象反馈到新三板二级市场的时候,就会倒逼拟IPO企业冷静下来思考。主要目前IPO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那些企业IPO成功了以后也没有特别好的反应,他们就会冷静下来,看看上IPO之前企业的姿势是不是摆对了。
所以,本年度新三板投资的下半场,IPO投资步伐会放缓。不过,我认为Pre-IPO的投资逻辑没有问题,还会继续存在。
二、即将进入Pre-IPO2.0投资时代,新三板IPO生态存在角色缺失
Pre-IPO投资即将进入2.0时代,IPO投资生态也会越来越丰富。
但目前新三板IPO的市场生态存在角色缺失和成分缺失。尤其是IPO买方服务角色缺失,现阶段这一服务市场是空白的。我们也需要新的工具来完善对市场的看法,比如IPO诊断工具。
拿主板企业与新三板企业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主板的企业因为体量足够大,资本运营需求足够强,所以会有战略发展部和资本运营部,或证券事务部这两个部门来完成企业的战略和资本战略。但是新三板没有,券商会为企业提供IPO卖方服务,但他们不会完完全全站在企业的本我视角,而是从合规角度出发。
好比是工程类的公司,工程验收时都要有一个监理机构,IPO买方服务其实扮演的是甲方的IPO现场监理机构角色,以甲方的名义来跟乙方的三行一所沟通协调。其次,还扮演甲方资本规划的战略总监,帮助甲方在IPO期间的整体资本运营,比如资产如何剥离、重组,融资方案的基本设计、融资节奏的控制。
我也在思索有没有可能开展IPO诊断的买方服务业务。其实我们现在就遇到了在这方面有非常明确需求的客户。如果N多中介都催促企业抓紧进IPO辅导期,企业迷茫了,怎么办?这时候是不是可以通过IPO诊断业务,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IPO进行对标诊断。在进入辅导期之前券商是不会为企业提供这个服务的。
IPO诊断以后就两个结果,第一,企业完全符合IPO标准或高出标准很多,那就不用担心IPO风口期的问题;第二,在诊断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IPO死结,那企业也不需要着急IPO,先把死结解决掉再说。
新三板IPO生态的另一个缺失,就是在资金方面的角色缺失。
新三板流动性差、活跃度不高的同时IPO盛行,其实大多数机构投的是投机的钱,这一点与主板和VC市场都不一样。
比如主板市场有的资金是做定增的,有的资金是专门做二级市场的。而现在的新三板市场,从资金视角来看,目前涉及卖方的多,向企业进行IPO承销、财务性投资多,买方的资金少。
买方服务和资金方面的缺失,给新三板当前IPO生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
三、新三板存在PE化特征,未来Pre-IPO投资应更精细化
在IPO生态缺失的情况下,之前企业着急IPO,投资者也“大干快上”,目前来看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未来Pre-IPO投资需要更精细化的策略。
新三板存在“钟摆效应”,主板市值管理的原理并不能套用至新三板。在新三板,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一个钟摆,企业由于行业属性、经营状况获得一个天然的估值,通过释放部分股权融到资金。
由于是封闭市场,动能转化为势能,会使企业估值摆到又一位置,当势能释放完毕后,估值会摆到另一位置。这与封闭的VC投资一致,你会发现在封闭市场进行VC投资,A轮、B轮企业拿到钱之后估值不会自己摆过去,而是通过烧钱买团队、提升运营,形成了动能转化为势能,然后在封闭状态下完成它的循环。
也就是说,单纯靠题材、“讲故事”撑不起也不能维护新三板企业的市值,企业拿到资金后必须实干、发展业务,才能让自己的市值摆到更高的位置。
这说明新三板其实存在PE化特征,投资也有A轮、B轮、C轮之分,未来的Pre-IPO投资就应该提前至C轮。
这样一来,一是拿票价格较低,二是企业来得及进行战略规划、资本整理。当然,质地优良、价格合理的企业还是需要一家一家挑,现在价格普遍虚高,所以我们要多等一年。
在这一年时间里,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做一些资本战略方面的整理。如果明年6月份申报IPO,只能完成一轮融资;如果明年9月份申报IPO,可能会有一轮半或两轮融资。企业如果准备冲刺IPO,那接下来的融资就应做长远打算,为未来3到5年的发展提供资源储备,引入战略股东。
我们接触的一家做视频解决方案的公司,现在计划切入电影院,公司也有IPO的打算,那我们给它的建议就是下一轮融资就应引入院线方面的战略股东,单纯的财务投资并不适合。
因为新三板企业的发展本质还要靠融资来推动,这是公开市场的特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