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三板研究院研究员 谷枫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000家,但其中绝大多数企业无论是融资还是交易并没有充分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但21世纪新三板研究院却在近期注意到,此前拆除VIE架构通过登陆新三板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百姓网正在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根据本报研究员统计,百姓网在挂牌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密集发布了16次对外投资的公告。
密集对外投资16起
作为新三板上稀缺的分类信息互联网企业,百姓网自2016年3月14日成功挂牌新三板之后便被市场给予了浓厚的兴趣。
一位硅谷天堂人士在同本报研究员交流时表示,“尽管新三板市场企业数量众多,但类似百姓网这类标的实际上并不多,百姓网具备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纯正的互联网公司,另外可以看作是拆除VIE架构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样本。”
事实上,在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场之后,百姓网也并没有像大多数新三板公司一样就此沉寂。在挂牌后一周内便发布了登陆新三板后的第一笔对外投资。2016年3月17日,百姓网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600万的价格收购了上海切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的股权。
在随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百姓网分别以全资子公司客齐集或者其主体百姓网进行了15笔对外投资,涉及总金额近1.5亿元。
最近一次,即2017年1月16日,百姓网对外发布公告称,以2500万元收购上海和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辰信息”)100%股权。
那么,百姓网频繁出手的背后是何种逻辑?
百姓网创始人,董事长王建硕在同本报研究员交流时表示,“我们现在在三板上的动作最主要是为了我们下一步的战略服务。”
王建硕进一步告诉本报研究员,并购首先要有利于百姓网的分类平台。为了扩大分类平台的业务规模,在百姓网并购布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于拓展业务区域和扩大业务规模而进行的投资。
在一年以来16起对外投资案例中,包含了百姓网在人力资源服务上的布局。公司在2016年8月先后投资无疾美树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增资上海秒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报研究员了解到,未来百姓网仍将会做出更多的对外投资选择。其中一部分甚至会考虑利用新三板平台通过发行股份的形式完成投资并购事宜。
布局背后的“轻”模式
尽管兼具互联网公司以及对外投资频频两项特点,但百姓网并不以烧钱模式自居。相反,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百姓网一直在保持着“轻公司”的生存形态。截至2016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百姓网员工仅220人,这其中产品和技术人员占到50%以上。
在分类信息市场中相对应的美股上市公司58赶集则是采用另一种模式,根据最新的季报显示,58赶集目前的员工人数已经超过20000人。
一位分类信息行业分析师对本报研究员表示:“在线分类广告市场中,百姓网与58赶集分别代表了两种模式,前者强调‘轻资产’,而后者则倾向于‘重资产’。”
两者的差异一方面体现在销售模式上:百姓网以技术路线满足客户需求,主推技术和品牌,通过用户线上自助+线下代理商实现销售增长;而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阶段,58赶集则密集投放了众多广告,并动用了销售队伍以求占领市场,销售方式逐步转变为自建营销团队为主。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战略方向上。
百姓网主要依赖2C端的资源,在垂直细分行业广泛引入合作代理商,减轻平台本身成本压力;而58赶集倾向于大面积渗透垂直行业,建立自营网络,力图完成O2O垂直电商的布局。
也正是百姓网对应的轻模式让其在登陆新三板市场之后,财报扭亏为盈。
根据公司2016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百姓网营收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163.68%。归母净利润达到825万元,同比增长133.02%,成功实现盈利。(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