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商和互联网金融之后,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穿透力正在从零售、金融等行业迅速蔓延,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改变既有发展模式。记者从新三板上市公司东方科技获悉,公司已正式作出战略调整,希望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力量,从工程及软件类公司转型为水资源云服务公司。
开创“云”模式
根据东方科技董事长李胜的构想,利用“云”方式为客户提供免费服务,不断获得用户数据进一步深耕专业服务、制定相关决策,以开辟蓝海市场。
东方科技2014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主要为水利水电行业提供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集成建设服务,业务覆盖水利信息化相关领域。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水库9.8万座,水电站4.6万座,需要建设信息系统的数量分别占比95%和98%,合计投资接近3000亿元。而东方祥云想做的并非是从这3000亿元中分羹,而是希望节省下这3000亿元的建设费用。李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今后公司将软件服务全部放到云端,服务内容将演化为三大部分:基础服务主要针对省市县灌区管理机构等用户,我们为这些市场提供的服务将完全免费;付费客户则包括国土、交通、旅游、环保等客户,我们通过专业服务收取部分费用;而最顶级的市场则是提供决策支持,目标直指全球减灾兴利、预报调度服务市场,这些将是我们的高端付费用户。”李胜详解公司“东方祥云”项目的全新商业模式。
“东方祥云”是东方科技着力打造的战略工程。“此前公司是做项目,但东方祥云推出后,公司将主营云服务,这将给公司带来颠覆性变化。”李胜表示,“如果项目顺利推动,借助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不超过2年,公司的净利润或爆发式增长。”
按照李胜的计划,倘若把相关服务放到网上,可以为全国9万多个水库、6万多个水电站和200万个灌区提供服务,通过免费形式使得用户迅速增加,公司再遴选部分有高端需求的用户成为收费用户。按照5%能够成为公司收费用户比例测算,公司业务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市场空间大
“挂牌新三板后变化太大了。”李胜说,“挂牌之前,公司规模较小,软件企业没有资产可以抵押,找银行贷款融资非常困难。挂牌之后,不少银行主动提供间接融资服务。”
挂牌之后对公司接单也带来很大好处。就在12月18日,东方科技收到“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升级改造设计及软件开发”项目的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为1222万元。
“公司此前也曾中标了1800多万元的项目,但通常工程项目利润率较低,本次软件中标意义大不相同。”李胜表示,这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一次中标项目,且软件毛利率要比工程高出很多,对公司今年净利润贡献很大。1222万元的订单超过公司2013年利润的10%,但李胜希望借助“云”力量使市场空间几何级别放大。
“采用云模式后,东方科技的客户规模将呈现几何级别增长。”李胜介绍说,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国有水利企业,日后除民营和个人业主经营的水电站外,国土、交通、能源、旅游等与水有关系的公司都将纳入公司客户范畴。比如有漂流业务的旅游景点,水质如何、会否发生洪水危险等,东方科技都将可以为其提供预报服务。
公司向水利之外的业务拓展已经出现端倪,以烟草公司为例,烟草种植基地建设需要对水精确控制,过多过少对烟草质量影响都不好。随着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成片出现,相当于为公司提供了小型的灌区,农业也将成为公司日后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
专业性结合通用性
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水相关预警预报做成通用软件的企业。“通用之后带来了很大便利。”李胜说,如果没有通用软件,而是采用现场调研、调整参数等传统方法,那么从研发到应用的周期起码要两年以上;而公司通用软件只需要2个小时就可以上线使用。
这种通用性和专业性保证了公司向云模式转型的优势。以山洪灾害防治为例,在专业上除了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外,还需要深入掌握水利工程相关专业技术,特别是工程水文知识。公司大部分核心技术人员都有水利工程专业背景;同时作为专业服务于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建设公司,公司在防汛系统服务多年,有丰富产品线和服务经验,了解山洪灾害治理中的相关需求。做水利信息化的企业目前很多,但类似公司将相关数据收集进行分析预报,在A股市场和新三板目前均没有。“不少公司给水利部门提供系统集成等服务,但东方科技却可以进行水分析,这种高度专业工作并不是任何软件企业都能做到。”李胜表示。
公司转型似乎也并不太“烧钱”。按照李胜的规划,2015年公司在云端方面的投资预估为2000万元,因为运营主要卖数据,不需要建设厂房,成本主要就是平台开发、市场开发和平台维护等成本。
根据公司半年报,2014年1至6月,东方科技软件及咨询服务实现销售1642.11万元,同比增长430.72%,毛利1137.9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81.58%。
因此,东方科技拥抱云计算,颇有主动转型的意味。相关专家对记者分析表示,一些小型的工程类公司,在体量上远不足以与大型央企相抗衡。东方科技试图踩在大数据肩膀上,实现弯道超车,可以算是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