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盛医药:2024年核心产品耐立克销售同比增长52% 全球创新全面步入收获期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傅苏颖)亚盛医药3月27日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创新”战略指引下,在对外合作、临床开发、产品商业化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迈入“全球创新”新阶段。报告期内,亚盛医药实现收入人民币9.8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42%,增长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售收入和对外合作授权收入等;公司现金流持续改善,保持稳健充沛。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余额为12.61亿元。
深化全球创新战略布局
自创立伊始,亚盛医药始终践行“全球创新”战略,深耕全球化布局。近一年来,随着公司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亚盛医药正式开启国际化新篇章。
2025年1月24日,亚盛医药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是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第一股,也是首家先港股、后美股双重主要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此次在美国的首次公开发售,公司募资净额达人民币9.67亿元。
在对外合作方面,报告期内,亚盛医药与跨国制药企业武田就耐立克达成独家选择权协议。该合作总交易额达人民币93.6亿元,包含7.2亿元的选择权付款,和共计86.4亿元的选择权行使费及额外的潜在里程碑付款。同时,公司还将获得基于年度销售额12%-19%的递增销售分成。截至目前,此项合作为国内小分子肿瘤药领域的最大的对外权益许可。此外,亚盛医药还获得了武田的股权投资。该合作充分彰显了耐立克在全球的临床和商业化价值,也为其将来的全球商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石。
亚盛医药始终坚持全球范围知识产权布局。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拥有541项授权专利,其中379项专利为海外授权。
“双引擎驱动”在即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耐立克商业化强劲,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41亿元,同比增长52%。该产品新增适应症于2024年11月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意味着其所有获批适应症均已纳入医保,新的一年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自上市以来,耐立克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临床认可度也不断提升,多次获海内外肿瘤领域的权威认可。2024年1月,其被纳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治疗指南;报告期内,耐立克还获2024 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升级推荐。
除耐立克之外,公司另一核心品种、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APG-2575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加速推进全球开发
报告期内,亚盛医药高速推进在研品种的全球开发布局,全球创新全面步入收获期。目前,亚盛医药正在开展十项注册临床,其中两项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
2024年2月,耐立克获美国FDA许可开展一项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ML-CP成年患者。截至目前,耐立克有三项全球注册III期临床正在开展,涉及CML、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多个适应症。2025年3月,耐立克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新诊断Ph+ALL患者。
报告期内,APG-2575获CDE临床试验许可,开展一项该品种联合阿扎胞苷(AZA)一线治疗新诊断的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注册III期临床研究。截至目前,该品种有4项注册III期临床正在开展,涉及CLL/S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DS等多个适应症,且其中一项为美国FDA许可。
此外,公司原创1类新药、FAK/ALK/ROS1三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APG-2449也在报告期内获CDE许可,开展两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
在“全球创新”战略引领下,亚盛医药已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及加拿大开展40多项临床试验。2024年,亚盛医药在研品种有30+研究成果亮相国际学术会议/权威期刊,多管线品种在多领域的治疗潜力不断得到探索和验证,充分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公司创新与临床开发能力的高度认可。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表示:“耐立克的商业化推进、APG-2575的临床开发与审批进度不断深入、其他在研品种的全球临床开发渐入佳境、以及与武田达成战略合作,都体现了我们产品线的实力和为实现目标的高效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