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中证网
返回首页

实探燕之屋燕窝智能工厂:科技创新引领 探索多元应用

罗京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燕窝,作为中式滋补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传承。在当今时代,如何将这一传统瑰宝与现代智能制造相结合,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课题。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燕之屋燕窝智能工厂,亲身感受了中式滋补文化与智能制造在这里的完美融合,目睹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产业变革。

  追求匠心与智能化相结合

  走进燕之屋的挑拣车间,记者看到,一排排身着白色工作服的挑拣师们手拿镊子,正聚精会神地挑出燕窝里的杂质。据燕之屋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旗下碗燕产品从原料到货到成品出库再到消费者手中,要历经49道严格工序,公司坚持采用手工挑拣方式,不放过任何大于0.2mm的黑点。

  同时,燕之屋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将匠心精神和智能化相结合,引进了AGV机器人、AI挑拣、在线NIR检验等智能设备,打造燕窝挑拣自动流水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产品品质。

  “燕窝属于天然来源的滋补品,天然来源就决定其感官特性具有多样性,干燕窝的泡发率、最佳炖煮时间、条状的长度等指标,都会影响到产品最终的品质和口感。”燕之屋燕窝研究院基础研究部高级经理柳训才表示,在燕之屋,不同采摘日期、不同挑拣批次的燕窝原料,都需要公司工艺工程师通过一套完善的即食燕窝感官评价体系来确定每一批燕窝原料的工艺参数密码,以确保每碗燕窝的浓稠度、口感、风味、条状等符合产品要求。

  在燕之屋看来,除了产品品质之外,让消费者了解燕窝原料的来源同样至关重要。柳训才表示,公司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CAIQ)达成了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一个全链路的产品追溯系统。燕之屋将CAIQ溯源数据融入企业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及原料全链路溯源。

  “这样,每一份燕窝产品都有了一个独特的‘身份证’。消费者只需要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立即查询到产品的溯源信息。”柳训才告诉记者。

  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节奏加速,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燕窝作为滋补养生的食材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2023-2024年度燕窝行业白皮书》指出,我国燕窝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1亿元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623亿元,且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4%。

  然而,传统炖煮燕窝方式需要经过浸泡、挑毛、炖煮等环节,存在“料理麻烦、口感不一、食用不便”等痛点,比如燕窝泡发需要4-6小时,同时还需要2-3次换水,炖煮的火候和时间也有讲究。“上述条件掌握不好,会直接影响燕窝的口感及营养成分吸收。”燕之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此,燕之屋于2012年推出了高端燕窝品牌“碗燕”,解决消费者的燕窝炖煮烦恼。2022年,公司又成功研发鲜炖燕窝的常温储存技术,解决了鲜炖燕窝受冷链配送制约的行业痛点,使得鲜炖燕窝的运输和储存更加方便。

  “产业的发展和科研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柳训才表示,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希望通过科研投入,提升产品的营养价值和科技含量,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燕窝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据柳训才介绍,为了推动燕窝的基础研究,探索食用燕窝新价值,燕之屋搭建了自主研发平台“燕窝研究院”,并建立了中国燕窝行业基于“生化、细胞、仿生模型、模式生物、临床”的科学循证研究平台,对燕窝的营养成分、健康效应、吸收通路、作用机制等进行探究。

  积极研发新品

  除了纯燕窝产品外,燕之屋还致力于探索燕窝的多元应用,研制出一系列“燕窝+”“+燕窝”产品,比如燕窝肽苏打水、燕窝酸奶流心冰淇淋、燕窝粥及以燕窝肽为核心成分的燕窝护肤品等。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燕之屋“燕窝+”及“+燕窝”产品的收入达1.25亿元,占总销售额的11.8%。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4716万元,占总销售额的5%。

  燕之屋表示,公司2024年5月推出的燕窝肽天然苏打水是继燕窝肽护肤品系列后,在燕窝肽使用上的新尝试。

  “燕窝肽作为燕窝的核心营养成分,有着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公司在燕窝肽的研发上持续发力,从高功能燕窝肽的制备到燕窝肽新产品的研发,都取得了成果。”柳训才表示。

  目前,燕之屋已经获得了中国大陆首个“燕窝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备案号:国妆原备字20220041)以及福建省首个“燕窝肽”SC食品生产许可,并且开发完成了一系列新产品,如小分子燕窝透明质酸钠精华饮、燕窝红参精华饮以及“燕宝诗”系列护肤产品等。“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产品线,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柳训才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