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4年4月,新“国九条”发布,强调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以资本市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大局。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高质量发展是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同时,上市公司也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和“基本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证券时报发布的《2024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总结资本市场重要动态变化,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特点及重要成果,为新阶段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均稳步迈进,截至2024年10月末,沪深北三市共有5363家上市公司,较2023年末增加28家(其中IPO 80家,退市52家);合计市值共计85.1万亿元,受9月下旬以来市场回暖影响,市值较2023年末增加7万多亿元。
2024年经济稳步回升,上市公司业绩韧性十足。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5000多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52.59万亿元,净利润4.42万亿元,和上一年同比基本持平,表现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表现(下降3.5%)。其中4120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近8成。从增速情况看,近3000家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47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4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翻倍。另有86家营收超过千亿元,64家净利润超过百亿元。
从板块分布看,代表科创力量的“两创”板块占比持续提升,传统行业占比逐步下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10月末,主板上市公司数量仍占据优势,有3171家公司,占比约六成;合计市值65.62万亿元,占比近八成。创业板公司数量紧随其后,1359家公司合计市值12.66万亿元。科创板公司快速扩容,开板五年多时间从0增长到577家公司、超6万亿元市值;新生力量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为256家,总市值约6000亿元。
整体来看,A股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以科创板、创业板为代表的硬科技板块占比稳步提升,公司数量占比约三分之一,市值占比约两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两创”板块中占比近八成。近年来,资本市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是近年IPO主力军,截至10月末,2024年新上市的80家公司中,76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A股整体水平看,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近三分之一,合计市值16.19万亿元,占比约19%。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近几年IPO中民企占比超八成。央国企上市公司数量占比约为四分之一,但市值占比过半,体现出其规模优势。超大体量的央国企与数量众多的民企同台竞技,是A股市场的重要特征。
新“国九条”引领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4年新“国九条”发布,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监管政策“1+N”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发布减持新规、转融券、程序交易规范等具体规定,回应了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科创板八条”出台,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包容性。9月24日“一行一局一会”三部门一把手同时亮相,宣布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涉及资金供给和制度完善等多方面,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点燃市场做多热情。
股份减持方面,5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对市场反映的突出问题做出针对性调整完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数量及金额大幅下跌,截至10月末共有900多家公司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减持股份,减持金额约489.63亿元,较2023年同期近2000多亿元的水平大幅下降。
转融券方面,2024年7月,证监会从维护制度公平性和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出发,围绕转融券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包括暂停转融券、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等措施。受市场调整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融券余额和转融券余额持续下降,其中融券余额已较历史高位下降逾九成,而转融券余额截至2024年9月末已全部清零,意味着发展了11年的转融券业务按下暂停键。
程序化交易方面,由于市场上对程序化交易的争议声颇高,证监会持续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5月11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了交易监管、风险防控、系统安全、高频交易特别规定等一系列监管安排。随后,沪深北交易所制定了《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于6月7日公开征求意见,并在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从严监管下,程序化交易的规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尤其是高频交易。
今年以来,严监管是市场的主线,是落实新“国九条”的重要举措。新“国九条”发布之后,上市公司严监管出现显著变化。一是查处违规公司的数量大幅增加。二是查处时间更快。三是被实施风险警示(ST或*ST)公司数量增多。
除了规范存量公司,严监管还体现在对IPO公司的严格规范,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据证券时报统计,按公告日计算,截至10月末共有391家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超过去年全年的218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约七成是新“国九条”发布后撤回。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多次强调IPO“申报即担责”,对于涉嫌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即使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也要一查到底,典型如思尔芯、华道生物等。
严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严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2024年7月,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动。从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等5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举措。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领到罚单,如凯撒文化、广汇物流等。严打财务造假,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是另一关键环节。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多家审计机构也收到罚单。
A股市场退市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24年4月,随着新“国九条”的提出以及证监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的发布,A股市场的退市力度进一步加大,退市制度改革得到了深化。截至10月末,年内已有52家A股公司摘牌,比去年全年多7家。
9月24日,“一行一局一会”领导共同出席重要会议,会上宣布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涉及资金供给和制度完善等多方面,支持资本市场发展。一系列超预期的政策组合拳对于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会议召开当天,A股市场出现罕见大涨行情,全市场超过九成公司股价上涨,上百只个股收盘涨停。
今年以来耐心资本成为市场高频词汇。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同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三方面举措。
IPO发行放缓 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新政已推行超一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新股发行数量和募资总额双双大幅下降,IPO市场在“8·27新政”的调控下,发行节奏明显放缓。
2024年前10月,国内A股IPO市场完成上市80家,募集资金金额合计528.36亿元。这一数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出现大幅下滑,去年同期IPO公司数量为275家,募资总额为3321亿元。
2024年以来,A股市场再融资环境在最新监管安排等政策导向下,呈现出明显的“扶优限劣”导向,监管机构对再融资项目审核日趋严格,再融资公司数量和规模双双下降。从股权再融资方式看,增发融资仍是主要形式。114家公司完成增发,合计募资1269.91亿元,远低于此前5年超过5000亿元的募资水平。可转债融资349.2亿元,排名第二位,共有40家公司发行可转债。2019年~2022年间可转债再融资规模均超2000亿元。监管趋严、审核口径收窄、二级市场波动大是可转债发行规模降低的主要原因。除了定增和可转债之外,2024年前10月有13家公司发行可交换债融资300.3亿元,公司数量和规模也可能降至近年来新低。
上市公司债券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扩张趋势,展现出其规模和发展历程明显的特点。自2000年以来,这一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发行规模逐年攀升。在2024年的前10个月,上市公司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达到4.45万亿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提质增效重回报 市值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2024年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证监会在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包括更加积极开展回购注销、现金分红,强化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研究从信息披露角度加大对低估值上市公司的约束等。随后,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共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行动方案。提质增效行动对上市公司股价起到了较好的提振作用。回测数据显示,发布并且已积极开展提质增效行动的上市公司明显受到资本市场肯定。
提质增效不仅仅停留在行动方案层面,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分红、重要股东增持的方式,以真金白银维护市场稳定,体现了对市值的重视。从年内数据看,上市公司回购、分红及重要股东增持金额的同比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增长。据Wind数据,从增持维度来看,截至10月末(下同),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年内合计增持580亿元;净增持金额(增持和减持之差)为79.7亿元,近5年来首次转正。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政策出台,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愈发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屡创新高。据数据统计,2024年选择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长。截至8月底,2024年已有680家公告中期分红,数量较去年同期翻倍增长;分红规模为5498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由去年的7.0%提升至19%。2024年大幅增长的中期分红并非昙花一现,不少上市公司还发布了未来数年现金分红回报规划方案。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市值管理重视程度明显提升,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提及市值管理。证监会9月24日就《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公开征求意见。《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意识,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充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指引》共十四条,明确市值管理的定义、相关主体的责任义务、两类公司的特殊要求和禁止事项。
并购重组活跃 积极拥抱优质资产
2024年以来,证监会多次表态,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积极借助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进入新的窗口期。4月新“国九条”发布,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在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市场逐渐回暖,呈现出新特征。“科创板八条”的发布进一步加大了对并购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核心在于加强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开展产业并购并积极延伸产业链。“科创板八条”发布两个月后,科创板已有14单并购重组案例落地。
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并购六条”)。“并购六条”的出台,进一步激活了并购重组市场。整体来看,在政策暖风的支持下,2024年并购重组市场活跃。截至2024年10月末,共有184家公司披露最新重大重组进展,公司数量超2022年、2023年全年。
针对资本市场兴起的“并购潮”,证券时报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推出“并购重组活跃资本市场”系列报道,挖掘上市公司积极利用并购重组赋能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呈现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多详情内容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查看。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在政策和监管引导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首先研发投入持续创新高,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7500亿元,同比增15.1%,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整体研发强度2.1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其次公司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占比稳步提升,集群效应初步形成。截至2024年9月末,上市公司群体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合计总数超过3000家,合计占比近六成。合计市值33.2万亿元,占比近四成,形成了显著的集群效应。
三是公司治理水平在成本控制、主营发展、股权结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四是上市公司重视ESG实践,加速构建ESG管理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截至9月末,有2211家A股公司披露2023年ESG相关报告(含ESG、可持续发展或社会责任等报告),披露率达41.4%,创下历史新高。
五是上市公司出海蔚然成风,第二增长曲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海外收入频创新高。2024年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显示,企业出海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向新出发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此后,新质生产力在国家高层会议及关键政策文件中高频出现,其战略地位重要性持续攀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迅猛,从2014年至2023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经从7.6%增长到超过13%。
数据统计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在研发投入、境外业务收入、业绩增速方面都有显著优势,成为引领A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速为18.01%,较全部A股高出6个百分点;其中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三个板块营收复合增速超过20%,遥遥领先其他板块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需要高水平研发投入保持技术或产品优势。2024年中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6.52%,较全部A股(2.15%)高出4个多百分点。
证券时报为了更好地展现大时代的科创力量,先后调研采访了三一重工、广汽埃安、中车株洲等深市上市公司,近距离观察上市公司锻造新质生产力的成果。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