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重工:产品交付加快推进 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中证网讯(记者 宋维东)日前,恒力重工建造完成的首艘82000载重吨散货船(HN2005)成功交付,并被命名为“BH POWER”。该船总长229米、型宽32.26米,型深20.35米,设计吃水12.2米,设计航速14.0节,载重量82000吨,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 III和EEDlphase3要求的最新一代船型。
恒力重工主要从事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是恒力集团最具成长力的新兴业务板块。2022年7月,恒力集团跨行业挺进船舶制造业,专门成立恒力重工,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连)资产,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建造基地。2023年初,恒力重工产业园全面运营。
今年以来,恒力重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初,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一艘VLCC开工建造;4月,恒力重工建造的第一艘船舶就提前交船;9月,恒力重工自主生产的首台发动机提前交付,为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该艘82000载重吨散货船(HN2005)的交付,正是当下恒力重工手握大量订单、造船业景气度上行的缩影。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0月16日,恒力重工已确定排产新造船舶140艘,货值约108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换算约768.86亿元人民币),船型包含散货船、VLCC、VLOC和集装箱船等。与此同时,恒力重工股东已于今年9月增资25亿元,进一步助力公司业务发展。
松发股份日前公告,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购买恒力重工100%股权。交易完成后,松发股份主营业务将变更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此举也意味着恒力重工将登陆资本市场,恒力集团的造船业务将获得更大的资源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恒力重工也将成为行业内十分重要的民营造船上市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恒力重工综合实力雄厚,业务涵盖上游发动机自主生产、中游船舶制造等多环节,具备技术领先、设备先进、产业链一体化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也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船舶制造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目前,恒力重工已具备散货船、VLCC、集装箱船等高性能船舶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并依靠行业顶尖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国内领先的造船基础设施、持续优化的创新工艺及船用发动机的自主生产能力,快速推进高端绿色船舶及发动机建造需求。恒力重工还与下游知名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取得中国船级社CCS、挪威船级社DNV、日本船级社NK、英国劳氏船级社LR、法国船级社BV、意大利船级社RINA等世界知名船级社认证,船舶性能效率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南北船”合并,此次恒力重工又将登陆资本市场。这些大事件的背后,正是全球造船业景气周期的快速回归。
当前,国际船舶市场形势向好,船舶需求相对旺盛,船舶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工信部10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1-9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74.7%和61.4%。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在船舶行业换船周期、环保政策及产能紧张等因素共促下,船舶行业周期景气向上。
民生证券认为,在供给改善、需求向好、盈利增厚三重因素叠加下,本轮造船大周期正处于景气前期。具体看,造船业在上一轮大周期结束后有长达约15年的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需求端中长期持续向好,船企手持订单量创2014年来新高,生产任务饱满,部分船企已排产至2028年;供需错配驱动船价上涨,同时成本端随钢价回落,船企盈利能力得到明显修复。
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的背景下,船舶公司的业绩水平也在提升。目前,恒力重工正快速推进船舶制造业务发展。接下来,随着各业务环节高效配合及订单量不断增加,恒力重工船舶制造业务的规模化效应将快速显现,公司经营业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也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