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风口借力 自动驾驶“独角兽”IPO提速

齐金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自动驾驶话题的火爆,引发了市场对于行业内“独角兽”企业的关注。自去年以来,国内自动驾驶赛道累计已有多家企业确认或被传正在推进IPO,涉及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激光雷达、计算芯片以及仿真测试等多个核心技术领域。

  多家“独角兽”闯关IPO

  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有不少企业走出初创期,站到了IPO闯关的路口。

  7月27日,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文远知行提交在美国通过美国存托凭证(ADR)形式上市的文件。此次IPO将由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牵头。公开资料显示,文远知行成立于2017年,是全球领先的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超51亿元,其中研发费用近28亿元。

  据披露,文远知行已在全球7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运营天数超过1600天,形成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运车、自动驾驶环卫车、高阶智能驾驶五大产品矩阵,提供网约车、随需公交、同城货运、智能环卫、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多种服务,并同时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四地自动驾驶牌照。

  除文远知行外,有市场消息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小马智行计划于今年9月赴美进行IPO,并且已有明确IPO投资意向的机构投资者。公开信息显示,小马智行已于今年4月获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9814.95万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由彭军和楼天城共同创立,并在硅谷、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除前述两家“独角兽”企业外,纵目科技、地平线、黑芝麻智能、佑驾创新等多家自动驾驶产业链公司近期也相继递交或更新了招股书。

  仍处研发投入期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智能驾驶赛道火热,但目前大多数闯关IPO的相关企业仍处于研发投入阶段,其盈利能力仍需市场检验。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文远知行分别实现营收1.382亿元、5.275亿元、4.018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10.073亿元、12.985亿元、19.491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03亿元,净亏损8.82亿元。

  亏损不断扩大的背后,是巨额研发投入。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32亿元、7.586亿元、10.584亿元、5.172亿元(2024年上半年),三年半累计达27.78亿元,占亏损额的54%。文远知行表示,他们将研发投入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试验和商业化,扩大研发团队并投入更多资源来提高技术能力。公司还承诺其研发费用将会持续增加。

  与文远知行境况相似,由于研发投入巨大,地平线同样面临较大亏损。2021至2023年,地平线分别实现收入4.67亿元、9.06亿元、15.52亿元,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82.3%。但同期,地平线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1.03亿元、18.91亿元、16.35亿元。其中,同期研发投入分别为11.4亿元、18.8亿元、23.66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245%、207.6%及152.5%。

  此外,佑驾创新、纵目科技、黑芝麻智能等企业目前也未实现盈亏平衡,部分企业的亏损还有持续扩大之势。

  行业投融资活跃

  近期,自动驾驶企业持续受到资本关注,该领域内的相关投融资活跃。今年5月,英国初创公司Wayve官宣获得10.5亿美元融资,自2021年上半年以来全球智驾融资市场进入低迷期的情况下,这笔巨款被认为是投资者信心回归的信号。

  从国内市场来看,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无人驾驶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47起,高于去年同期。从融资事件轮次来看,A轮融资和天使轮融资占比最高,分别占到了46%和33%;B轮和C轮融资分别占比14%和7%。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投融资活动充分显示了资本市场对无人驾驶技术的信心与看好。资金的涌入,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金公司认为,自动驾驶行业投融资表现几度沉浮,背后折射出市场对其商业化落地的担忧。如今,得益于地方政策与产业端的共同催化,自动驾驶出租车近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短期来看,政策支撑和降本路径的探索有望催化产业扩张。长期来看,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还需要技术、成本、生态、监管等多位一体的推动。

  对于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前景,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认为,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自动驾驶技术与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相结合,将推动整个交通行业的变革升级。自动驾驶技术与智能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相结合,或将加速优化城市交通流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能源效率,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