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上市二十年构建高质量发展全球“产业共赢链”
中证网讯(王珞)日前,正值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20周年之际,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未来潍柴动力与供应商的链合创新方向是打造价值链,将供应链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共赢链”。20年来,潍柴动力从濒临破产的地方品牌,发展成为涵盖整车整机、动力总成、农业装备、智慧物流等多个业务领域的“中国智造”的标杆典范,2023年营收超过2000亿,成为一家战略业务覆盖全球的国际化装备制造产业集团。
资本运作构建全球格局
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募集资金1.7亿美元,招股超额认购928倍,国际配售超额认购52倍,刷新1998年以后香港主板H股市场IPO的历史纪录,打通了资本国际化道路。上市后,世界著名战略咨询公司为潍柴动力“体检”时表示,如果固守现有柴油机,不进行产业延伸,不出5年潍柴就会重新陷入市场困境。一年后,苦寻发展的潍柴人迎来良机——2005年,潍柴并购重组湘火炬,拥有了对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和陕重汽的控股权,同时拥有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三张王牌 ,从单做发动机向动力总成和整车进发,掌握重型汽车核心技术。
在创新发展的步伐下,潍柴动力的眼光从未局限在国内市场,而是通过资本市场的步步为营,迅速发展成为一家战略业务覆盖全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团。2009年,潍柴动力收购法国博杜安开启跨国并购之旅;2012年,潍柴战略重组全球第二大叉车公司德国凯傲集团,并购凯傲旗下林德液压,打造了“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的液压动力总成,打破了我国高端液压件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通过一系列海外资本运作,先后战略重组法国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美国PSI等11家高科技企业。
山东重工·潍柴动力第五次全球CEO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潍柴动力2023年上半年千亿营收中,国外营收达到555.69亿元,比国内多50亿元,国外营收同比大涨25.8%,国外收入占比由上年同期的50.91%提升到52.36%。而到了2023年底,通过文化融合和业务整合,以潍柴动力为核心业务的山东重工集团海外产业收入2023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目前,潍柴位列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第22位,跨国指数48.57%。
产业与文化同步融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共赢链”
20年来,潍柴动力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除了业务重组,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融合。
在2月4日山东重工·潍柴动力第五次全球CEO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集团海内外公司CEO和高管团队欢聚一堂,谭旭光表示,今天的我们,不仅有着难以割舍的产业股权关系,更有着深度链接的战略合作关系、血浓于水的兄弟伙伴关系、荣辱与共的文化共生关系。
“如果我们只做发动机,充其量只是中国最大的发动机公司,一旦打通了产业链,形成重型汽车的核心动力总成,那将会改变世界。”谭旭光曾表示。
依靠资本市场的助力,潍柴从单一发动机企业,发展为业务覆盖动力总成、商用车、工程机械、智慧物流、豪华游艇、金融与服务等6大板块的相关多元化集团,全面掌握了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三大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站在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经历多次跨国并购后,潍柴对海外企业的管理已形成了一套“战略统一、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独立运营”管理模式——派驻人员只进行战略管控、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等;对日常经营工作充分“放权”,给予当地管理层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所有的合作都实现了100%成功:博杜安驶向高速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凯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物流系统方案提供商,营业收入翻番增长;法拉帝成功在中国香港和意大利米兰两地上市,游艇业“皇冠上的明珠”再次闪耀全球。
在机构人士看来,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协同联动。潍柴动力的每一次业务重组,特别是海外并购,都是基于“补短板、调结构、强主业”的战略原则,聚焦“国家战略、产业高端、技术瓶颈”,进一步增强主业的竞争力、拓展和升级产业链。正如谭旭光所说,所有的合作都是基于长期价值导向的战略性产业投资,为了共同做强全球产业核心竞争力。据统计,近25年来,潍柴发动机累计销量超过1100万台;如今,年销量已达100万台,其中全球多缸柴油机适配市场占比10%、中国市场占比30%。
据悉,未来潍柴动力与供应商的链合创新方向是打造价值链,绝非是低质低价竞争。价值创造将在功能与成本两个维度上进行探索。比如,通过大幅优化产品功能,同时小幅提高产品成本;或者剔除过剩产能,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在与潍柴动力的合作中,已经携手改变了全球动力行业的竞争格局。谭旭光说,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全球供应链合作新模式,将供应链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共赢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