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格力博:抢抓行业发展机遇 实控人增持坚定长期发展信心

王珞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格力博(301260)2月26日晚间披露公告,公司对深交所关注的业绩亏损等问题进行了回复。

  针对2023年公司出现较大金额的亏损情况,格力博回复称,公司下游渠道坚定执行去库存经营策略,导致营业收入增长未达预期甚至出现下滑;同时,下游渠道去库存导致对当期采购金额同比大幅下降,而促销扣款比例大幅提升,对公司毛利产生了负面影响;公司明星产品“OptimusZ”商用割草车首年推向市场,公司在研发投入、市场推广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但销售未达预期,短期内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公司在销售下滑过程中努力消化库存,这部分库存主要形成于2022年并有较高的海运费和关税,高价库存消化对2023年盈利能力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公司还表示,2023年业绩亏损也和北美OPE第二大渠道Lowe's业务合作发生不利调整后的持续影响有关。

  完善产品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 抢抓商用OPE“油转电”发展机遇

  据公司回复,2023年,OPE行业受北美高通胀阶段性抑制终端消费者对高单价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及美联储加息而增加下游渠道商的资金和流动性压力影响,零售商由持续增加库存的经营策略改为去库存经营策略,开始减少对供应商的采购,以改善资金流动性。尽管2023年下游渠道处于去库存阶段,但基于格力博对2023年四季度行业去库存将进入尾声转向补库存的预判,公司在全年的市场费用投入方面未进行控制削减,这导致销售费用增长幅度较大。

  格力博介绍,公司采用全球化经营战略,拥有greenworks等自有品牌,在北美、欧洲等主要市场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销售收入以自有品牌为主。公司在研发、品牌建设及推广等方面均需投入更多经济资源。2023年,为抢抓商用OPE“油转电”关键机遇期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格力博在2023年新增招聘了较多研发人员,这为公司2023年开展的大量研发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公司在品牌营销及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也支撑了自主品牌收入的增长,2019年至2023年,公司自主品牌收入和占比持续上升。

  根据TraQline统计数据,在北美地区,锂电OPE市场份额已由2010年的13%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36%。预计到2025年,锂电OPE市场规模将达56亿美元,市场渗透率将达17.3%。公司表示,格力博作为锂电OPE领军企业,有望通过提前布局扩大市场份额,重回增长趋势。

  公司介绍,根据美国加州相关要求,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新销售的小型发动机产品必须实现零排放,这也意味着在加州无论是零售商还是经销商,只能采购锂电动力的OPE设备用于销售,相关数据显示加州对OPE需求非常大,无论是家用还是商用OPE产品,加州市场的规模约占整个全美超过12%。

  格力博此前也曾表示,2023年公司加大研发和销售投入主要是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的提前布局,公司希望在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商用产品体系从而利于加州市场的迅速布局,同时通过加大销售投入提升市场地位并扩大自主品牌影响力。

  深化自有品牌发展战略 实控人增持认可公司长期价值

  格力博在公告中表示,尽管与Lowe's业务合作变化导致公司在短期内业绩出现波动,但是从企业发展长远来看,摆脱对单一客户的重大依赖符合公司的长期利益。

  公司介绍,格力博新拓展的渠道主要依靠自有品牌产品,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占比从2019年的53.13%上升至2023年的75% ,自有品牌的占比提升及增长填补了Lowe's业务下降的空缺,同时还有助于公司提升在锂电OPE行业内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消费者对greenworks品牌的忠诚度,并构建和丰富以电池包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格力博董事长陈寅曾表示,2023年末,公司成功和Walmart达成合作,并且已经完成了铺货;与北美清洁行业领军企业Bissell达成战略合作,打通了格力博锂电生态平台室内和室外的全场景应用。这些重要渠道的合作标志着格力博自主品牌战略在渠道拓展上取得重大成果,将家用领域各系列产品推向更广泛的用户,为greenowrks自主品牌销售开创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2月6日晚间,格力博披露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董事长暨实际控制人拟2500万元至5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主要是基于对格力博价值的认可和未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心,以及维护股东利益和增强投资者信心。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北美地区去库存的完成及新销售渠道的有效拓展,格力博或将重新回到增长趋势中。此次实控人对公司股份的增持,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