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万里扬能源:精细化应用AI技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王珞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王珞)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能源行业迎来“数智化”发展机遇。《意见》要求,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对此,万里扬(002434)控股子公司浙江万里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万里扬能源”)总经理吴云亮表示,鼓励和引导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已在能源行业蔚然成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力逐步成为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AI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数智化’水平的有力抓手,万里扬能源坚持探索AI技术的精细化应用,目前已将AI技术大量应用于储能与虚拟电厂的运行监控、优化调度等领域,有力提高了公司运营效率,助力企业降本增收。”吴云亮说。

  精细化应用AI技术

  万里扬能源以提供灵活电力调节能力为核心,为市场主体提供灵活调节能力提升、多级联动市场交易、新型电力安全仿真等服务。

  吴云亮介绍,近年来,公司在储能与虚拟电厂运行监控及优化调度、用户用电行为特征分析、电力市场预测及交易策略优化等多个业务方向进行了AI技术的精细化技术应用,为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以AI技术在公司储能与虚拟电厂运行领域的应用为例,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储能及虚拟电厂云平台,分别在数字孪生建模仿真、智能健康管理、大规模系统优化计算及调度决策方面提供基础支撑。

  数字孪生建模仿真方面,公司以设备的物理模型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理论对虚拟发电单元进行设备级别和系统级别的详细建模,利用基于监督学习的智能化算法提升模型的精确度和可用性,为后续优化调度决策奠定基础。

  智能健康管理方面,公司对诸如储能电池等关键器件进行健康状态检测,并对此类设备的失效老化过程开展物理模型分析和基于数据驱动的建模评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数据中的老化信息轨迹,利用数学方法拟合得到健康状态的预测结果,建立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为骨干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研究关键核心部件寿命与内外部电参数、温度、应力、声音、气压、气体浓度和类型等参数的关联关系。

  大规模系统优化计算及调度决策方面,公司重点为储能和虚拟电厂制定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电能量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碳交易市场等场景下的优化调度策略,既可以实现单一市场主体单元的优化调度决策,也可以满足大规模、多系统的联合优化调度决策。

  吴云亮指出,大规模系统优化计算和调度决策的实现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规模优化问题,首先需要自动生成储能/虚拟电厂的数字孪生模型,其次利用电力市场预测技术生成对各市场的边界和价格预测,最后制定目标函数、求解优化策略。为应对相关问题,万里扬能源采用了传统非线性概率优化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深度强化学习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以满足经济性和性能的综合需求。

  AI技术助力企业降本增收

  据了解,除了在储能与虚拟电厂运行领域应用AI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万里扬能源还基于AI技术建立了用户用电行为分析系统,对电力用户进行精准画像,提升对用户行为的感知和响应能力,向客户提供包括负荷预测、需求侧响应实施、售电套餐制定等差异化增值服务,提升用户负荷预测能力、识别异常用电、降低电力市场风险。

  吴云亮表示,为了实现AI技术的高效应用,万里扬能源一方面构建了拥有强大数据接入管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数据业务平台;另一方面结合细分业务方向需求,深入研究AI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协调发展,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根据实用效果调整与发展AI技术,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实现技术和业务的协调发展。

  AI技术的应用有力提升了万里扬能源灵活电力调节能力,为公司带来较好经营效益。

  吴云亮介绍,在储能与虚拟电厂的智能健康管理模块,AI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运营工作量,减少了运行人员配置,运维成本下降幅度超50%;基于AI的大规模系统优化计算及调度决策模块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运行策略,进一步提高了项目收益;电力市场交易中市场边界、市场价格预测准确度达到90%以上,公司售电业务的度电收益达到市场领先水平。

  2022年以来,公司储能数量、虚拟电厂数量、用户数量、代理电量等关键指标显著提升,同时随着AI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与市场形成有效衔接,各业务板块的运营效益大幅提升。

  未来,通过细分业务方向广泛采用AI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万里扬能源将实现更加高效的自动化设备运行、智慧化运维管理、智能化业务运营,切实提高各业务板块的发展规模。

  目前,万里扬能源已在新型储能市场建立先发优势,已投运发电侧储能电站装机量约40MW。公司重点布局发展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已签订投资协议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1000MW,在手项目集中在广东、浙江等地区,计划自2023年开始陆续投入运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