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晶存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上市之后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2月11日晚间,紫晶存储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大概率指向公司2020年年报信息披露。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曾对紫晶存储2020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直指预付技术开发费及预付设备款以及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等问题。同时,紫晶存储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在上市后即频繁变更业务模式,委托研发对象和预付款性质亦发生显著变化,由此推断,公司在上市之后(上市时间为2020年2月)发生“质变”应是被立案调查的直接原因。
Wind数据显示,券商最近一次对紫晶存储的定期报告点评为2020年8月28日的半年报分析,自2020年年报被“非标”之后,再无券商跟进。截至2月11日收盘,紫晶存储股价为19.30元,较上市后的最高股价跌超七成。
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0年年报出具非标意见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紫晶存储2020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机构,对该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具体来看,立信会计事务所涉及保留意见事项包括预付技术开发费及预付设备款和应收账款可回收性问题。立信会计事务认为公司未提供充分资料和信息,其无法就预付款项的商业实质、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确定是否有必要对相关财务报表金额及披露作出调整。
记者查阅了公司前期公开信息及交易所先后三次监管问询,发现紫晶存储上市后出现的一个突出变化是预付技术开发费及预付设备款的大幅增加。2020年末,紫晶存储预付账款余额达1.36亿元,较上年大幅激增2.53倍。其中,预付技术开发费7823万元。同时,公司预付设备款4207万元的合理性也存在明显不足。
在监管问询之下,公司承认,预付账款与主要供应商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关系。有业内人士指出,通常,监管关注预付款大增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安排,公司的回复不仅显示了付款过程有违常理,且供应商之间还存在关联关系,此系明显疑点。
上市后业务模式一变再变
公开资料显示,紫晶存储于2010年4月成立,主要从事光存储设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直接客户包括系统集成商、数据中心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最终应用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公司于2020年2月登陆科创板。
对比发现,紫晶存储上市前的客户主要为第三方集成商和数据中心运营商,而上市后,公司转变为通过设立参股或控股项目公司,再经项目公司或其关联方具体开展业务。
同时,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随着业务模式的改变,公司主要客户亦相应有所调整,记者查阅公告发现,部分入围的“参股公司”客户,不仅互相之间存在关联,且经营能力存疑。
一方面,作为公司2020年客户,数莲紫宸、紫晶天众、大地紫晶、中弘紫晶4家参股公司均存在同一个股东广州达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其中数莲紫宸、紫晶天众还是公司前十大应收账款欠款方。为此,上交所曾发监管函要求公司详细披露与广州达豪合作洽谈的过程及合理性,各个参股公司的业务模式、财务状况、资金来源等详情。
另一方面,公司也承认,参股公司对公司的销售回款基本来自于股东增资和借款,换言之,参股公司自身是否具备造血能力需打上大大的问号。
2021年半年报问询时,公司补充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的前五大客户,回复显示上述客户也均为首次交易合作。
2022年1月末,紫晶存储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650万元到975万元,同比减少93.74%到90.60%。
监管、中介机构共同发力
从目前情况看,紫晶存储2020年末预付款金额占当年总资产比重不足5%,预计对公司影响有限,但对于上市后出现的违规“轻症”,监管“管早管小”的态势已显。
自2020年年报发布后,上交所前后对紫晶存储的三次监管问询,一共涉及了38个问题。除了上市后发生的大额预付款、业务模式改变这两大疑点,应收账款、上下游变化、货币资金等多个细节也都在持续监管视野之内。
强化公司信息披露的同时,上交所还要求保荐机构、会计师核查和发表意见,向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发出监管工作函,督促依法履行职责,科创板信息披露监管力度在此个案中可见一斑。
随着监管和中介机构共同发力,上市公司风险逐步释放,公司股价亦有所反映。2021年4月30日年报发布当日,紫晶存储股价即跌停。至今公司股价依然走弱,最新收盘价为19.30元,较上市后的最高价跌超七成。
上交所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科创板上市公司紫晶存储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上交所对此密切关注。科创板开板以来,上交所始终秉承依法从严监管的理念,加强预研预判、管早管小,努力防范科创板公司“轻症”变“重疾”以及传统乱象在科创板重演,切实保障科创板平稳运行。下一步,上交所持续跟进案件进展,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