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蒙草生态:科创助力我国种业提档升级

新华每日电讯

  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部的敕勒川草原,每年夏天都是市民消暑娱乐的首选,绿意盎然的景色让人不禁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美景。

  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城镇废弃土地。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蒙草生态使用了大青山山韭、蒙古韭等大量驯化的乡土植物。目前,这里的植物种类已恢复至60多种,草原植被盖度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状况逐年向好。

  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质资源作为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收集、保存、研究、挖掘更多适宜的乡土植物种源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

  作为内蒙古一家以草为业的科技型生态企业,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每年都要广泛收集和保存抗旱、耐寒、耐盐碱特性的种子、土壤、植物标本等种质资源,目前已建起18个专项种业研究院,推进种质资源储备、新品种培育、良种扩繁及生态修复应用等。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蒙草生态打造建设的中国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已经收集存储了1694种共4.2万份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涵盖生态修复、饲草、中草药等多个领域。经过引种驯化、扩繁等工作,培育出特色乡土牧草、草坪草、观赏草、生态草等品种,为我国乃至全球草原的生物多样性保存、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和草牧业发展等提供种质资源保障。

  在陕西西安的三秦乡土植物种业研究院,秦草生态科研人员收集陕西植物标本1.3万份,植物资源信息3269余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信息260种,引种712种陕西野生乡土植物。通过建立秦岭种质资源库及种质资源圃,筛选出诸葛菜、垂盆草等优良野生植物进行繁育,应用到当地洪庆桥、昆明池等多个生态修复项目。不仅如此,科研人员培育的秦草语嫣、秦草粉梦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木兰新品种,进一步丰富了秦岭生态修复的乡土植物品种。

  在西藏山南的高海拔植物种业研究院,藏草生态科研人员采集保存了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海拔在1800米至5300米范围内的不同生境植物种质资源,基本摸清了当地的野生植物本底,并建立了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进行乡土植物引种驯化、苗木繁育生产、生态修复标准构建等系统性工作,让西藏地区乡土植物的“生命火种”更好延续。

  种业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其本质仍是科研能力的提升,是科技发展的缩影。只有将各类先进技术有效整合,建立完备的数字化种质资源平台,才能使生物育种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为此,蒙草生态建立了覆盖省区市的种业数字化创新体系,通过种源定位、数字溯源、种植导航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统筹种业“采育繁推”全程管控,掌握各区域的水、土、气指标,将品种、数量、质量、种植管理、防病防疫、测产采收等相关技术指标全部整合为一张“数字化大网”。

  通过构建多个种业大数据平台,蒙草生态的技术人员目前已经解决了种子“从哪里来、如何繁育、推广到哪”的问题,确保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研发、生产及产品应用全流程的“一码追溯”,实现了种质资源的精准管理与利用,有效拓展了数字技术与传统种业的融合应用生态场景,对解决生态修复、草畜平衡、特色农品等领域的选种用种难题起到积极作用。

  如今,依托“数字赋能的特色种业产业”,蒙草生态实施了多个可持续精准修复项目,并创新孵化陕西秦草、西藏藏草、青海清草等科创企业,打通了从科研端到应用端的种业发展路径,构建起“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为我国种业的发展贡献着积极力量。(本报记者朱文哲)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