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多家科创板公司披露明年研发计划投入

布局新技术、新产品夯实产业生态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多家科创板公司公告称,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披露了明年研发计划投入情况。为了激励研发人员,留住核心人才,不少科创板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相关上市公司指出,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是对员工现有薪酬的有效补充,有利于留住核心研发人才,实现业绩高增长目标。

  研发投入稳中有升

  神州细胞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公司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在1.69亿元左右;前三季度总研发投入已超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3%。总体来看,与过去三年趋势一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始终处在稳中有升状态。未来,公司研发投入预计仍将维持在5亿元至10亿元区间内,具体要根据新研发项目及现有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公司自身融资能力、上市产品销售情况等及时进行判断和调整。作为一家研发驱动型的创新生物药企,公司还将在未来继续维持相对较高的研发投入,并遵循前瞻性和审慎性原则,对产品立项进行科学论证、合理布局,以不断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持续创新的活力。

  凌志软件在12月1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表示,基于公司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精细化的项目管理能力、优质的客户群体,公司具有较高的毛利率。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沉淀技术累积,将技术成果应用于产品和项目之中。

  针对明年的研发投入计划,艾为电子表示,公司明年预计仍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从产品研发的立项阶段就会从技术角度考虑将来是否会在其他领域应用,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公司也会通过与客户的交流了解市场需求,从市场角度将产品拓展到其他领域。公司每条产品线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研发。其中,音频功放和电源管理类由于子类产品线较多,研发人员人数相对较多。

  部分科创板公司称,未来将继续加大关键技术端投入。以三旺通信为例,公司11月30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显示,公司今年研发费用较去年有较大增长,且基于工业互联网行业目前处于加速成长的过程,新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公司正布局相关新技术、新产品以夯实产业生态。公司预计未来对研发投入占比大概保持在20%至25%的水平,继续加大关键技术端投入。

  留住核心人才

  业内人士指出,股权激励制度是科创板公司需求最为迫切、实践最为丰富的制度。对于人力资本密集性、智力资本密集性的硬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股权激励越来越成为“必需品”。

  江海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科创板共有154家公司披露了181份股权激励方案,板块覆盖率达到44%。股权激励制度已经成为科创板公司吸引、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且提升业绩效果初步显现。监测数据显示,上述154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归母净利同比增长92%,均高于科创板整体增速。

  不少科创板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大幅上涨,近期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相比目前的股价已出现较明显的折价。

  思瑞浦11月29日晚发布的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显示,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不超过102.1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1.276%。本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含预留授予)为366元/股。本激励计划首次拟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259人,占本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员工总数396人的65.404%。11月29日,思瑞浦收盘价为905.9元/股,上述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相比这一价格,折价约59.6%。

  不少科创板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告中称,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是对员工现有薪酬的有效补充。

  悦康药业在12月2日晚披露的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中表示,公司是以高端化学药为主导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以研发创新驱动,集化学原料药、高端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对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要求较高,高素质研发人才是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技术型公司人才的绩效表现是长期性的,需要有长期的激励政策配合,实施更有效的股权激励是对员工现有薪酬的有效补充。

  助力业绩增长

  江海证券研报显示,科创板公司立足科技创新,深耕科创主业。“硬科技”行业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先导产业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36家、76家、70家,已形成产业链示范效应。其中,集成电路企业已占A股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高端装备制造涉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研发是科创板公司发展的核心内驱力。

  2021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376.68亿元,同比增长40%,投入金额已接近2020年水平。从行业来看,集成电路、医药制造、软件等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前。

  伴随前期研发成果落地,19家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产品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业绩持续向好。2021年前三季度,19家科创板未盈利公司营业收入合计达到216.11亿元,同比增长126%,显著高于科创板整体水平。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