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化工行业景气高企 泸天化产品供不应求

康曦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泸天化预计前三季度盈利已超过去年全年。公司董秘王斌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的行情很特殊,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需求好转等多因素影响,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也有一定关系。”虽然所处行业行情居高不下,但泸天化深刻地认识到,化肥行业已步入调整期。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发展,公司正在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对现有装备进行节能降耗改造。

  订单饱满

  “我们属于典型的周期行业。”王斌说,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尿素等主要农资产品价格创十年新高,泸天化的产品供不应求。“现在市场行情较好,公司订单饱满,想存货都难。”

  经历过行业波峰和波谷的泸天化看到了这波行情的特殊性。“现在什么产品都卖得很好。今年的行情比2018年那波行情持续时间更长,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王斌说。

  化肥行业这波行情由多方面因素所促成。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且供应一度紧张,影响了化肥的部分供应,并在成本端对价格形成较强支撑;同时,下游采购热情高,企业库存持续低位运行,货源紧俏。在多方利好下,化肥价格一路走高。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泸天化尿素合成氨生产基地看到,现场的生产装置均满负荷稳定运行,以应对不断增加的订单。

  行情向好带动业绩增长。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亿元-4.7亿元,同比增长141.25%-163.69%。其中,预计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1.61亿元。

  对于今年以来的化肥行业火热行情,泸天化持谨慎态度。“行情不可能长久持续。长远看,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司需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夯实自身实力。”王斌说。

  重点发展新型肥料

  下一步,泸天化将调整产品结构,持续推进装置节能降耗改造。根据泸天化制定的“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新型肥料。逐步减少单质肥,大力发展新型尿素、复合肥。

  目前,泸天化正在开展螯合钾锌硼、镁锌硼、腐殖酸等新型尿素产品研发并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使用一代、推广一代、研发一代”的递进式模式。在现有复合肥产品基础上,公司积极研发肥效更高、针对性强、绿色环保的新型复合肥产品,通过建设复合肥、发展特效肥/专用肥等项目,丰富产品种类。为了进一步推广新型复合肥,泸天化在主要销售区域建设了具有新型肥料、特种肥料、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

  通过产品调整,泸天化希望未来常规产品占比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近年来,通过对生产装置关键设备的节能降耗改造,泸天化实现了生产工艺系统优化,降低了主要天然气、蒸汽、电力的消耗。“十三五”期间,公司能源管理绩效年均提升1.04%。

  王斌表示,为了更好地达到节能降耗目标,泸天化大力推进智慧工厂建设,目前已建成MES、EAM、LIMS和智能巡检系统,向智慧工厂迈出了第一步。同时,公司搭建双重预防体系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平台,增强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能力。

  今年9月1日,新的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其中提到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公司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就是为了提升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做好安全和环保保障就是效益,特别是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王斌表示。

  轻装再出发

  3年前,泸天化在征集重整投资人的条件中提到,要保证上市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1亿元、3.4亿元、3.5亿元,或三年合并财务报表净利润累计达到10亿元。

  3年时间已过,上市公司也超额完成了10亿元的目标。2018年-2020年,泸天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2亿元、2.83亿元、3.81亿元,三年合并财务报表净利润累计达到10.16亿元。

  重整后的泸天化甩掉了沉重的负担,更注重稳健经营。“宁愿放缓速度,也要打磨好自身功夫。”王斌说,“上市公司重整时承诺并购优质资产,我们一直在寻找与主业关联度高、盈利预期好的相关资产。如果有好的标的,不排除并购的可能性。但不会为了并购而并购。”

  王斌表示:“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公司能够存活下来,最终还是靠自身的竞争实力。作为化工企业,规模化的化工装置核心还是成本比较优势,即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化运行,消耗越低成本越低。即使在最困难时期,公司也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

  泸天化的合成氨装置、尿素装置、甲醇装置均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具备产业链优势。公司在同一化工园区拥有合成氨、尿素产业链,硝酸、硝铵产业链,甲醇产业链、油脂化工产业链四条产业链,具有产品调整灵活、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以及产业横向整合、纵向延伸的优势。此外,既可利用天然气原料,也可利用煤制合成气原料进行化工、化肥等产品生产,可充分利用天然气原料和煤气原料的炭、氢互补,发挥原料利用的最佳效益。特别是在煤炭资源紧张的时候,公司这一优势更加明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