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董事会秘书薛克庆:多举措奋力完成全年业绩目标
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多项海外重大工程提前完工,上半年新签合同额逆势增长……在面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压力、国际工程市场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中国建筑各项业务呈现回稳向好的良好态势。
半年报显示,中国建筑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281.9亿元,同比增长6.2%,环比一季度增长7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4亿元,同比微降2.3%,环比一季度增长1.26倍;基本每股收益为0.47元,同比增长4.44%;期末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5.95%,同比降低0.59个百分点。
日前,中国建筑董事会秘书薛克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2020年初,中国建筑提出全年营业收入超1.52万亿元的目标,同比增长速度达到7%。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经过全员万众一心、不懈努力,已经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目前,公司正在多措并举保增长,全面完成既定年度目标任务。
多举措保增长
“今年上半年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应战疫情防控,集团有1万多个在建项目,30多万员工,遍布国内国外,要力克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积极复工复产,把遍布五湖四海的工人从外地接回来,安全有序投入生产,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薛克庆说。
为确保全年业绩目标顺利完成,薛克庆介绍,公司主要从抓好疫情防控、抓好市场营销、保障地产业务稳健发展、狠抓项目基础管理确保平稳履约、落实重大改革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六个方面入手,力争完成年度目标。
具体来看,中国建筑将通过拓展重点市场,不断提高公司在热点区域和城市的市场首位度;拓展重点领域,房建业务抢抓公共建筑、老旧小区改造等市场机会,基础设施业务抢抓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积极帮助子企业解决销售回款、土地获取、资金融通等方面面临的压力;全力以赴抢进度、抓回款,准确研判市场形势,做好量价平衡。科学调整生产计划,在优质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抢回工期、降低成本;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同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深化“瘦身健体”工作,重点整治低效无效企业和亏损企业;要高度关注投资风险,逐一排查在手项目,加强新拓展项目管控。
薛克庆强调,“公司在复工复产上做得很好。目前来看,各地施工都有序进行。”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总额15101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房建业务优势更加巩固,新签合同额10617亿元,同比增长2.6%;基建业务持续稳步提升,新签合同额2610亿元,同比增长23.6%;勘察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68亿元,同比增长23.2%。
中国建筑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全国布局优势,集中优质资源重点突破,在上述区域累计获得新签合同额9275亿元,超过新签合同额的60%。
此外,中国建筑将积极服务于新的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譬如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薛克庆表示,中国建筑会积极参与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老旧小区的建设不仅仅包括加装电梯、增加通信网络建设,还包括周围设施改善等。中国建筑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老旧小区整体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坚持创新发展
上市十多年来,中国建筑年收入规模已达1万多亿元,未来靠什么增长,成为公司管理层一直思考的命题。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建筑业进入转型升级新时代,在此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抬头看路’,思考一些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等事关集团发展方向的大问题。”薛克庆指出。
而如何突破成长天花板,薛克庆认为,“一是要靠科技做支撑,现代建筑新的需求都是依靠新技术来实现。你想跟‘巨人们’在一起,首先要有和‘巨人们’一样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强做优国有资本。”
在采访过程中,薛克庆不断提到科技投入在现代建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火神山医院建设为例,薛克庆说,“火神山的建设难度远高于一般的三甲医院,按照常规需要两年时间建成,我们充分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装配式建造等技术,确保各种工序穿插顺利,医院建成即可交付使用。比如,医院的病房都使用具备防火性能的集装箱式结构,用BIM技术现场按编号拼装,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再比如,采用智能设备安装,设计了大量基于5G和云平台技术的诊疗信息化系统,平时需要两个月安装调试的工作我们48小时就完成了;36万米各类管线、6000多个信息点位通过模拟铺搭,确保现场一次安装到位。”
中国建筑在半年报中表示,“十三五”期间,公司加快建设开放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塑造强大的产业技术优势。公司牵头承担10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居建筑施工企业第一位,涉及绿色建筑、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节能环保、基础工程软件等领域。
布局装配式建筑新赛道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新型建筑工业化,以钢结构、预制混凝土为主的装配式建筑细分领域蓬勃发展,其特点是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据国家有关规划,截至2025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总体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0%。中国建筑是行业内最早开展装配式建筑业务的中央企业之一,在钢结构、预制混凝土等方面均有广泛布局,公司钢结构产能超过120万吨;公司预制混凝土业务以子企业中建科技、中国建筑国际为主体,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智能预制工厂,装配式构件设计总产能达400万立方米/年,可支撑近500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
薛克庆表示,装配式业务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转型升级的必然发展方向,中国建筑始终是装配式业务的领军者和践行者之一,未来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将着重规划相应发展方向。
公司拥有装配式建筑投资、施工、设计、建造等环节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一是理念领先,创新提出“三个一体化”建造理念,理论成果编入国家标准规范。二是科研领先,公司拥有首个装配式建筑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第一家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三是管理模式领先,创新推行“五位一体”的REMPC管理模式,提高项目建设的管理效率。四是生产制造领先,公司已形成较为合理完整的体系布局,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薛克庆指出,装配式建筑业务未来前景广阔,是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数字建造的重要载体,能够极大地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家政策导向更加有力、市场需求培育更加细化,中国建筑的装配式建筑业务将服务更多客户群体、项目类型和应用领域,努力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优化构件生产,推广精益化施工,强化科技支撑,更好地支持装配式建筑业务发展。
深耕海外业务
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今年以来,中国建筑在精准有效做好国内疫情防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常态化运行的同时,全力应对海外疫情形势新变化,多方面为海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并积极开拓海外业务。
薛克庆介绍,目前公司已累计在境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项目7000多项,累计签订海外合同额超2300亿美元,实现营业收入超1300亿美元。凭借优异的海外经营业绩,公司已连续5年位列ENR(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全球承包商250强榜首。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建筑深入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品牌优势,提高在全球配置优势资源的能力,整合内部资源,深耕国际市场,推进在房屋建筑及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业务拓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公司在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工程市场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实现了海外业务的稳健增长,展现了较好的发展韧劲。2019年,公司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2020年,公司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海外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活动,上半年海外新签合同额1010亿元,同比增长11.8%。
海外重点项目方面,薛克庆介绍,上半年,公司承建的埃及政府头号工程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首座高层建筑实现封顶,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斯里兰卡交通经济大动脉南部高速公路延长线项目提前通车;马尔代夫最大保障房工程7000套社会住房项目提前交付;文莱重要跨海枢纽工程淡布隆大桥项目顺利交付并提前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