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航企“火力全开”抢占暑运市场

崔小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每年7月到8月是民航运输的旺季。随着国内大部分地区疫情状况的好转,商务、旅游、学生假期等出行需求相互叠加,给国内航司带来大量客流。为应对暑运带来的出行需求,各航司通过加密航线、增加宽体机投入来提升运力。同时,各航司还积极探索新产品模式。以东方航空发布的“周末随心飞”产品为例,其不仅获得了市场热捧,并受到同行效仿。民航业内人士表示,“随心飞”系列产品对航司而言成本很低,不仅能提升航班客座率,还能刺激消费,实现用户和航司双方互利互惠。

  加密航线扩内需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民航业带来了巨大打击。近期民航客运量正在逐步恢复,客座率也在逐步提升。民航局数据显示,6月,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航空飞行68.3万小时,同比下降31.1%,环比增长11.2%;通用航空飞行10.2万小时,同比增长0.2%,环比增长10.4%。其中,6月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3073.9万人次,同比下降42.4%,增速较5月回升10.2个百分点,较2月提高42.1个百分点。据各大航司公布的5月份运营数据,国有三大航客座率恢复到60%以上,其中南航为67.76%、国航为67.5%、东航为64.61%。民营航司中,春秋航空客座率恢复到75.53%,吉祥航空恢复到68.23%。

  东方航空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东航国内航线运力已经恢复7成以上,下半年有望基本恢复全部运力。公司将在多地拓展航线网络,为旅客提供丰富选择。据东航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航7月份将增加上海至银川、西宁、汕头、青岛等地区往返班次,同时在上海至成都、广州、深圳、重庆,昆明至乌鲁木齐等航线上增加宽体机投入。

  南方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暑运与以往不同,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学生复学时间延后、高考时间的调整带来暑运时间的后延。这些因素将对航司航线布局、运力投放带来不小影响。今年暑运南航将聚焦大湾区等客流量较大的热点市场,如广深、华东等,并重点发力“两原”(草原及高原)和西北市场。此外,基于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国际航线恢复缓慢,南航将把国际航线调减下来的宽体运力增投至国内市场,加密高频主干航线,并在成都、西安、昆明、杭州等市场增投宽体机机型。南航预计,第三季度市场客流将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6%,正班客座率为79%,同比回落4到5个百分点,环比第二季度将有较大提升。

  春秋航空内部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今年7月1日起,春秋航空开始密集开通国内航线,每个星期都会开通多个新航点,让旅客在国内的打卡城市进一步增加。7月1日,公司开通揭阳-漠河-哈尔滨、西安-黔江航线,7月11日起开通上海至日照、扬州(泰州)至榆林航线,7月14日开通上海-兰州-石河子航线。后续公司还将开通上海至满洲里、松原、井冈山、洛阳等航班。

  吉祥航空日前公布暑期航班运行计划,预计将在为期60天的暑运期间投放超过2.1万个航班,提供总数近350万个座席。

  “随心飞”刺激消费

  除了加密航线、增加运力外,各大航司为了刺激消费,还推出了各类差异化折扣机票套餐。作为民航业第一家吃螃蟹的航司,东方航空在今年6月首创“周末随心飞”产品,并以3322元特价限量发售。据介绍,该产品主打2020年年内的任意周六和周日,不限次数乘坐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航班,畅飞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各大城市。东方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哪怕每个月只出行一次,每次两天一晚,小交通、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加也会产生比较可观的消费,有利于拉动周末经济,带动国内航旅消费市场的‘大循环’。”

  春秋航空即将于7月15日对外发售2999元起“想飞就飞”15周年纪念礼包,该礼包最大特点在于“三不限”——不限出行次数、不限出行日期、不限国内航线。春秋航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次推出的产品包含了公司运营的国内全部航线,同时覆盖了其他同类产品没有覆盖到的港澳台地区,以及中秋节和国庆节等节假日。下半年的每一天,乘客都能根据自身需求使用。”

  海航集团借力海南自贸港的地域优势,以2699元的价格发售“海航随心飞 欢聚自贸港”第一批产品。据介绍,该产品主打有效期内不限次数搭乘海航集团旗下12家航司海南进出港国内航班,并享受价值2880元中免集团旗下海南免税店代金券。“海航随心飞的推出不单单只是提高用户航班出行率,更主要的在于吸引大家到海南来旅游消费,不仅利好航空,同时能带动整个航旅产业发展。”海航内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针对各航司推出的不限飞产品,民航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各家航司推出不限飞的产品成本很低。首先,并非公司所有航班班次、所有座位都纳入在内。航司对可兑换座位的成本进行过测算,这类产品主要提升了目前空置座位的利用率,不会给公司带来大亏损。其次,产品使用时间都限制在今年下半年,不会与明年春运重叠。此外,对市场而言,人流动起来了,就会产生消费,有助于拓展内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