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赛开启 尾部车企面临加速出清
力帆股份近日被一纸“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公司破产重整”的公告推上风口浪尖。而众泰汽车2019年年报巨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
业内人士指出,汽车产业竞争加剧,对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尾部车企销量低,缺乏规模化难以维系后续的研发投入,或面临加速出清。
资金链紧张
公告显示,力帆股份6月29日收到法院通知书,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仍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重整。
值得注意的是,申请重整的理由是力帆股份56万元的逾期货款。公告显示,嘉利建桥与力帆股份以协议约定的价格采购摩托车零部件及过程材料。根据公司生产线耗用数量,每月月底前嘉利建桥向公司开具对应增值税发票,以一个月为期限滚动支付货款。2020年4月,耗用申请人供应的零部件结算金额为56.3万元。根据合同约定,公司应在申请人开具发票后一个月内向申请人支付货款,截至目前已逾期未付款。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从财务数据看,力帆股份不容乐观。2019年,力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下降32.35%,亏损46.8亿元;今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下降74.88%,亏损1.97亿元。
同时,力帆股份存在大量诉讼风险。根据6月18日公告,公司涉及诉讼(仲裁)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其中,已判决(仲裁)221件,涉及金额18.36亿元。上述221个案件公司均为被告,被判决需要承担对应金额的损失。尚未开庭案件82件,涉及金额5.8亿元。
公司称,目前存在持续亏损、负债较高、乘用车业务下降较大、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涉及诉讼(仲裁)较多、控股股东流动性短缺、募集资金无法归还等方面的风险,且上述风险尚未形成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公司资金链紧张,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嘉利建桥的56万元逾期货款,可能成为压垮昔日摩托车大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卖房求生存
力帆股份并非个案。受汽车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弱势中小车企正在苦苦经历一场末位淘汰赛。“从2019年11月起就没有发过工资,今年更没影了。”有众泰汽车员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无奈地表示。
6月23日,众泰汽车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亏损112亿元,2018年盈利8亿元。除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有公司董事称无法确认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公司股票于6月24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
截至2019年12月31日,*ST众泰流动资产合计119.9亿元,流动负债则达136.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47.7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21.3%。货币资金降至21.99亿元,同比减少约50%。公司短期内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挑战。公司2019年涉及489起诉讼仲裁,包括借款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承揽定做合同纠纷、广告运输合同纠纷、劳动人事纠纷等,累计金额30.42亿元。
*ST众泰成立于2003年,采用模仿豪车的方式迅速扩张。2016年,公司推出了外形酷似保时捷Macan的众泰SR9,被称为“保时泰”。由于质量问题频发,近年来众泰汽车销量迅速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前5个月,众泰汽车销量仅为3573辆,同比暴跌96%。
ST海马的销量同样不尽如人意。ST海马7月3日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6月公司销售汽车1323辆,同比下降64.26%。前6个月累计销售汽车6529辆,同比下降54.74%。其中,SUV累计销售6526辆,同比下降44.92%。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前6月累计仅销售3辆,同比下降99.85%。
汽车销量数据惨淡,ST海马欲再次卖房自保。公司6月4日公告称,为优化和盘活存量资产,拟出售145套房产,总面积约4217.05平方米。
2019年,ST海马两次发布公告出售房产,共涉及房产401套。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46.9亿元,同比下降7.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2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6.37亿元。公司2019年共处置闲置房产342套,取得不含增值税处置收入1.6亿元,扣除处置成本费用共取得闲置房产处置收益1.35亿元。
出路在何方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车企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产品、采购和营销渠道等综合资源,车企如果持续销量低迷,同时面临债务等方面的压力,要想翻身难度很大。除非存在特殊情况,挖掘出较好的细分市场,产品利润率高。”汽车行业对企业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6月29日,*ST众泰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其新车型TS5将于2020年上市。自国六标准实施以来,受限于在研发方面的投入,*ST众泰始终没有推出适配车型,导致公司生产陷入停滞,终端无车可卖。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新车并未延续以往的“山寨”老路。但在目前的情况下,TS5能否量产,能否让众泰起死回生面临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有些中小车企产销情况不乐观,但有价值可挖掘,包括长期积累下来的渠道、乘用车生产资质、优质的工厂设备等,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有壳资源。
“白衣骑士”接手是一条出路。不过,崔东树认为,弱势中小车企被收购难度大。“优质车企如果希望异地建厂,当地政府在税收、场地等方面一般都会给出优惠政策。但是,如果涉及收购问题,原有职工安置、债务等方面压力比较大,单纯建厂比收购企业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