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首次商业载人航天发射成功 商业航天翻开新篇章
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3时22分,SpaceX最新的载人“龙飞船”通过猎鹰9号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成功发射。星际荣耀火箭气动总体设计师陈亮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载人龙”的成功发射充分验证了商业航天公司承担重大国家任务的合作模式,对各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和政策制定都有示范性效应,极大激发商业航天市场的发展活力。此外,本次发射让SpaceX具备了从火箭到载人飞船的完整商业载人航天能力,为后续实现全流程商业化的近地轨道太空旅游建立了基础,开拓了商业航天市场新的增长点。
航天大国的博弈
此次发射成功,意味着太空商业化发展里程碑的到来。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某卫星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是全球首次商业载人轨道发射,即首次由一家私营企业提供飞船和火箭发射服务,独立执行载人轨道飞行任务,标志着美国再度恢复自主载人航天能力。
事实上,自2011年航天飞机计划结束以来,美国就再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从那时起,NASA的宇航员不得不前往俄罗斯并乘坐联盟号升空,而NASA需要为每个座位支付高达8600万美元的费用。
为了结束对俄罗斯的依赖,NASA选择了与创新企业合作,支持企业研发能安全运送宇航员往来国际空间站的飞船。而NASA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专注于探索更深层次的太阳系。
2014年,NASA签订了两份合同:42亿美元的合同授予波音公司用于打造星际线飞船(Star liner),26亿美元的合同授予SpaceX,用于研发制造载人龙飞船。
近年来,虽然每次波音在合同订单上总能占得上风,但最终还是SpaceX在载人飞船上先行一步。据了解,SpaceX龙飞船的报价为每个座位5500万美元,而波音的报价则每人高达9000万美元。
陈亮分析称,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是航天业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领域,商业公司进入载人航天领域充分证明了商业航天公司的技术水平能够承担最高难度的航天任务。
经济学博士后、法学博士刘安分析称,金融对于商业航天的支持同样重要。“SpaceX不比特斯拉,SpaceX直到今天依然巨额亏损,但是公司的估值一路飙升。虽然公司并不盈利,但其技术壁垒是如此之高,一旦盈利,收入将非常可观。在完善成熟的资本退出机制下,资本自然愿意投入一个既有噱头又有未来感、科幻感的独角兽硬核公司。”
受资本青睐
美国和欧洲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商业航天市场,并具有广泛的市场潜力。据统计,2018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已突破40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收入达3300亿美元左右。
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在2020年1月公布的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公司最新报告披露,到2028年,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将发生根本转变:制造和发射的卫星数量将增加四倍,平均每年发射的卫星将从230颗增加到990颗;未来10年,卫星市场规模将达到2920亿美元,比前10年的2280亿美元增长28%(不含低轨卫星星座)。著名行业资讯公司Bryce Space and Technology统计显示,2019年全世界初创商业航天公司的投资总额达到57亿美元,超过了2018年的35亿美元。虽然2019年的全球经济并不景气,但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反而出现了逆向增长,足见国际市场对商业航天的热情。
近年来,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让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不断出现新的增长点。SpaceX发展了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使发射成本显著降低,引领了各国新一代火箭的研发。由低轨通讯卫星星座构建的新一代天基互联网正在成为最具市场潜力的领域。
据陈亮介绍,不同于现有高延时、低带宽、高价格的高轨卫星通信,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能够提供全球覆盖、低延时、5G级别的高速互联网服务,对电信产业、互联网、物联网产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航天技术和人类经济活动、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目前,SpaceX、亚马逊等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低轨天基互联网项目。这些项目的发展将给商业卫星发射需求带来指数级增长,给火箭发射、卫星配套提供机会。作为另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细分领域,太空旅游近年来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目前,在我国商业运载火箭领域,“先固后液”已成为商业火箭企业的主流发展路线。多家民营卫星公司发射了微小卫星和试验载荷,类型覆盖遥感、通信、导航、科研、教育等领域,各自的商业模式逐步得到验证。此外,随着全产业链的开放,商业测控、卫星运营、卫星应用以及配套产品供应商等上下游体系出现了大量民营企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陈亮称,中国商业航天需要进一步挖掘增量市场,包括卫星应用领域、太空旅游等;商业航天企业需要通过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实现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