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3年行动方案或一季度出台 地方混改是重头戏
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步入关键一年。国资委网站消息,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2019年工作,交流经验,研究扎实做好2020年国资国企工作。
“在改革推进上,各地思想要更解放一些,步子要更大一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组织起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方案预计将在一季度报批印发。地方国资委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指导,在确保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基础上,把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2020年国资监管大格局将加速成型。根据改革时间表,国资委将力争用2~3年时间推动实现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法规制度协同一致、行权履职规范统一、改革发展统筹有序、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系统合力明显增强,加快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地方混改仍是改革重点
郝鹏强调,2020年地方国企改革,要推动国有企业切实发挥好在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中心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表示,三年行动方案,关键看头年。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方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
国资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各地新增混改企业1540家,其中一级企业25家,吉林、广西、四川、陕西等地公开透明推介混改项目,积极组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接,云南加快畅通混改企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
与此同时,改革示范工程有力实施,上海、深圳、沈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扎实推进,涌现出一批改革尖兵。
在结构调整方面,地方国有企业持续转型升级、加速科技创新。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市属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突破30%;江西实施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连续6年保持在两位数。
在防范风险方面,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国资委强化负债率监测管控,推动高负债地方国企落实降杠杆任务,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
1月7日,由黑龙江省国资委主办的黑龙江省市场化债转股签约仪式上,龙煤集团、建投集团分别与五大金融投资公司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协议。截至2019年底,黑龙江省全年实现70亿元债转股资金落地。
郝鹏强调,今年各级国资委要突出抓好稳增长,推动国有企业切实发挥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器”作用;突出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突出抓好改革落实,全力实施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抓好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地方国资改革落地将很大程度决定国企改革的成效。地方混改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兼并重组、交叉持股、财务投资、战略联盟等多种合作模式料将涌现。
国资监管大格局加速成型
近段时间以来,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相关文件接连出台。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凝聚全系统之力,争取用2至3年时间,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郝鹏强调,今年要突出抓好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突出抓好工作协同,携手共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共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重要一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但仍然没有从体制上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通过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探索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防止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条块分割,为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国有资产大资源、大配置、大效益目标,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李锦说。
郝鹏称,2019年各级国资委全面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专司国有资产监管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主要职责,上级政府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切实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扎实推进,全国国资监管系统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沟通协调更加顺畅、协同发展更加有力,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取得新进展,形成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的理念进一步深化。
截至目前,27个地方出台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5个地方出台权责清单,22个地方对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内蒙古修订后的权责清单将审批事项从最初50项减到16项,上海围绕高效服务企业,建立“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机制。
此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持续深化,31个地方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超过100家,同时,违规责任追究持续强化,35个地方出台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监督追责力度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