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药站上风口 微芯生物欲跑出加速度
原创新药的上一次“狂欢”,是不久前微芯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刷新科创板市盈率纪录,引发市场对原创新药领域的广泛关注。
近日我国第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创新药甘露特钠胶囊有条件获批上市,填补了该领域全球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原创新药再一次从专业领域走向公众视野。一时间,原创新药开始在我国九成以上医药企业为仿制药的大环境下崭露头角,并逐渐站上风口。
“其实美国很多生物技术公司估值远高于微芯。”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微芯生物,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与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成孝海面对面深度对话时,回应了公司估值问题。他表示,未来几年,我国一半仿制药企业将被迫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转型研发原创新药,微芯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跑出中国原创新药加速度。
深圳最新一期政府公报显示,鲁先平被深圳市政府批准授予2018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18年来,这位自称国内原创新药拓荒者的科学家,带领团队苦心研发原创新药、突破国内制度壁垒、闯关资本市场,甚至不惜血本、不顾投资人反对,4年捐出上亿元药品,义无反顾地走出了一条原创新药企业创新发展的非凡之路。
一场源于海外的心动之旅
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农村小孩,因为治疗费用太高,家中父母被迫选择带孩子回家,放弃治疗。
这样的案例,在国内并不鲜见。然而当这样的镜头数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又恰巧被身在海外的留美医学博士、科学家或创业者们看到时,或许是一个梦开始的时候。
约莫20年前,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的创业,便由此而来。“我们是从事这行的,从大学毕业、博士、出国留学,再到成为科学家、成功创业,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患者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而被迫等待命运安排的时候,真的非常心痛。”
据了解,我国乃仿制药大国,药品市场规模约占全球10%,但仿制药占比高达90%以上,原创新药市场普遍被国际大企业垄断。而仿制药主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医疗需求,如头疼感冒发烧、血压高等,但大病慢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都需要更好的治疗手段或药品,这就意味着,一旦患上大病,很多家庭都将面临难以承受的高昂医疗费问题。
机缘巧合。在一次美国留学生聚会上,鲁先平与大家谈起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发展,但医药领域发展却停滞不前,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制药企业,但绝大部分制药产品却是仿制药,没有创新能力。鲁先平、程京、宁志强等几位微芯原创人决心回国创业,改变中国制药业的落后局面。
2000年,鲁先平率先回到清华大学与当时已是国家生物芯片中心主任的程京院士一起完成了微芯生物的第一轮融资,随后宁志强博士、石乐明博士、胡伟明博士陆续回国。2001年这支资深留美归国团队融资成功创立微芯生物,由此开启了我国原创新药研发的拓荒之旅。
“之所以回国,是希望将我们在国外所学、所掌握到的先进理念与技术等,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让中国的患者能够用得到、用得起全球最先进的药物。”鲁先平向证券时报记者讲述着他回国创业的初衷。
在鲁先平看来,所谓原创新药,是指一种全新的作用机制,它提供了一种新的临床治疗定位,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所做的创新为模仿跟踪创新,如跨国企业在一种治疗机制下已经上市几个药,他们在后面跟随,又做了一个药。
做原创如走钢丝绳
作为我国原创新药研发的先锋,微芯生物成长过程中,没少折腾。
“原创新药领域有两个行业既定规律,第一,一个药品从研发到上市,大概需要花十年左右;第二,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鲁先平淡定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这期间你的团队必须忍耐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收入很低。”尽管鲁先平向证券时报记者说出这番话时,微芯生物已头顶中国原创新药研发拓荒者、科创板原创新药第一股、科创板市盈率第一股等多重光环,市值最高曾站上500亿元,鲁先平自身在微芯生物所持股权的最高市值也接近200亿元,但对当年兄弟们一起吃过的苦,他仍记忆犹新。
“第二轮融资融不到资时,我们被迫将公司所有海归团队的工资砍60%,所以那时候有团队流失。”鲁先平说这话时,嘴角同时透露出一丝欣慰,因为“那些一直跟随微芯生物一起成长的员工,如今大部分已在深圳南山买了房,工作也很稳定”。
而国内医药机制体制所带来的一系列不适应性,也一度成为微芯生物发展的拦路虎。
“18年前,我们以为我们懂技术、企业管理,懂药品注册管理法、市场,也懂融资,再回到中国来运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可回国后,鲁先平和他的团队发现,国内医药行业所有的体系体制、规章制度,都是为仿制药经济、三来一补经济设置的,跟创新经济完全挂不上钩。
“回过头想,当时我们真的很天真,仅凭着一腔热血就干起来了。”鲁先平说,过去18年中,从药监局、卫计委、科技部,到深圳市、财政部,微芯生物提出了很多改革诉求,包括知识产权局等,对推进我国医药相关的政策制度改善没少做贡献。
即便产品上市后,微芯生物依然面临比其他仿制药企业更多的困难,“我们需要去教育医生、患者、市场,而仿制药几乎不需要”。鲁先平将做原创新药研发比作走钢丝绳,尽管风险巨大、困难重重,但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后,最终能够赢得那鲜少的万分之一的成功,在钢丝绳上实现很好的平衡。
一个药捐1亿
正是在鲁先平团队对原创新药矢志不渝的创新研发下,2004年11月,在中国遍地都是仿制药、跨国药企尚处于“赴华淘金”热潮中的局面下,微芯生物自研的糖尿病药“西格列他钠”向中国药监部门提出临床研究申请。
一年后,中国首个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原创新药、微芯生物的肿瘤药“西达本胺”也向中国药监部门递交临床试验申请,也正是这款2015年上市的新药,让微芯生物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这一次对整个行业的鼓舞是巨大的。”鲁先平说,在这之后,大量海归回到中国,国内创新药企业如雨后春笋,风险投资也蜂拥而入。
记者注意到,科创板上市前,微芯生物股东中,不乏深创投、德同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而鲁先平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31.86%股份。
据了解,西达本胺是我国唯一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上市前,该药曾经历12年数万次试验,当时上市定价2.65万元/月,约为美国同类药物价格的1/10。
当然,鲁先平清晰地知道,就是这样的药价,对中国家庭而言,依然有点“高不可攀”,因此鲁先平顶着各种反对声音,坚持实施患者买西达本胺3个月,送3个月,再买3个月,则送终生的销售政策,一直沿用至今,且每年免费治疗40名低保患者。
很快,2017年西达本胺降价进医保,成为中国有史以来以最短时间纳入医保的药品,西达本胺销量也开始明显提升。
然而,“随着销量的扩大,买送政策对公司带来的成本压力是巨大的,哪怕已经进了医保,而微芯累计向社会捐赠的药品价值目前已超过1亿元。”鲁先平向证券时报记者感慨地说,“但如果患者用这个药对他有效,我们不可能因为他买不起而不救。”
目前,西达本胺销售及技术许可授权,已成为微芯生物主要营收来源。2016年、2017年、2018年,来自西达本胺产品的收入分别为8529万元、1.1亿元、1.46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均超过99%。今年1~9月,微芯生物营收、净利润均保持了三成以上同比增长,核心产品西达本胺销售亦维持较快增长。
估值之最的心声
2019年8月12日,是微芯生物载入史册的日子。
当天,微芯生物在众投资者的期待中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20.43元/股,对应发行市盈率按发行市盈率常用扣非摊薄后计算为467.51倍,刷新了科创板及A股市盈率记录。
上市之后,微芯生物股价再一次冲高,上市首日开盘价125元/股,是发行价的6.1倍,最高时公司总市值曾冲高至512.5亿元,市盈率最高达2000倍。
截至11月5日,微芯生物股价报收51.84元/股,总市值213亿元,市盈率依然有575倍。
显然,微芯生物的上市及估值定位,具有“开天”意义,而对于其估值是否高,市场也存在颇多争议。
“太高了。”国内某券商研究员忍不住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但鲁先平对公司估值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实美国很多生物技术公司估值远高于微芯,而且大部分是亏损公司,产品线还没我们多,所以如果按照美国公司来讲,其实我们估值还很低。”
鲁先平亦坦言,相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微芯生物估值确实有点高,而这主要由于过去中国的估值是很简单的按照利润来计算,即PE估值法。
“试想,如果一个研发型企业,它不做研发,它的PE不就改变了吗?但是不做研发,企业可以持续发展吗?不能持续发展,没有小的公司,没有这种高科技的小公司存在,永远不会有大企业,所以科创板推出的意义也是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鲁先平就PE估值法提出反问。
当然,鲁先平深知,微芯生物估值低于美国同类企业的原因,“美国生物技术企业估值比微芯生物高,有它高的原因,比如研发的产品更多,未来国际化程度更容易,如果未来我们实现国际化,估值也可以跟美国持平。”
针对高市盈率,微芯生物保荐机构安信证券在微芯生物上市投资者交流会上曾作出这样的回应:微芯生物属于原创新药公司,国内目前上市企业中尚无完全类似的医药企业。对于原创新药企业来说,短期的盈利能力是一方面,但更吸引人的是企业长期持续的科学能力、新药研发能力、管线产品的储备与市场潜力、商业化能力等要素。因此,传统的针对成熟企业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对于快速成长期的创新药企业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原创新药站上风口
科创板上市,为微芯生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未来,借助资本的力量,微芯生物将走向何方,备受瞩目。
“微芯生物的未来很明确,我们将专注于肿瘤、代谢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疗领域的原创新药研发。”鲁先平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微芯生物已上市销售的产品为西达本胺,2018年提交了西达本胺应用于实体瘤乳腺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同时,公司还在开展西达本胺在艾滋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适应症的临床研究。而今年9月,微芯生物第二个创新药西格列他钠二型糖尿病药物的上市申请也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正处于评审中,该药物是全球最早完成III期临床的PPAR全激动剂。
此外,微芯生物还有6个在研项目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西达本胺(非小细胞肺癌)项目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西达本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项目准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西奥罗尼(卵巢癌)、西奥罗尼(小细胞肺癌)、西奥罗尼(肝癌)、西奥罗尼(非霍奇金淋巴瘤)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
“我们希望最近三到五年,每两年有一个新的适应症或新产品上市,五年后每年有新药上市,由此带动公司销售收入、净利润同步增长。”鲁先平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然而,在原创新药行业高风险背景下,微芯生物凭什么推动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这不得不说说微芯生物的“独门绝技”——微芯生物自主创建的“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
据了解,微芯生物该平台原理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建立化学基因组学去帮助公司发现原创新药中的科学风险及与现有药物的差异化,可显著降低新药的后期开发风险,目前已发现多种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平台自公司成立初期便已搭建,而微芯生物的名字“微芯”二字也因此得名,即:微阵列芯片。
“原创新药研发越到后期投入越大,如果能在早期通过平台提示风险、发现可能,提前终止或开启项目,无疑将大大提高公司研发成功率。”鲁先平补充道。
另据了解,微芯生物过去18年共融资10亿元,上市前还剩1.5亿元,此次科创板募资约10亿元,计划三年内投入,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在高研发投入的驱动下,微芯生物有望跑出中国原创新药加速度。
至于行业大环境,鲁先平认为,随着4+7药品带量采购的实施,未来我国医药行业将面临洗牌,一半仿制药企业将被迫调整,市场将出现少数几个仿制药巨头,这类企业以薄利多销为主,而多数有实力的企业则将转型原创新药的研发。记者注意到,国内医药巨头恒瑞医药目前也已明确,将专注于创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