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维信诺CEO张德强:5G商用将助力OLED应用迎来爆发

吴科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显示技术发展迭代周期长,需要前瞻性和基础技术的长期积累。相对于其他技术,OLED具备未来显示的特性。”维信诺CEO张德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OLED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即将迎来爆发阶段。5G商用催化万物互联提速,尤其是柔性屏将有更多应用空间。”

  张德强认为,“技术、人才、资金是决定OLED显示产业发展的三大因素。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显示行业横跨多学科,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储备。维信诺坚持自主研发,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专利,并制定了多项国际、国内以及行业标准。

  直面周期性挑战

  面板是强周期、赢者通吃的资源高度集中产业。中小尺寸OLED市占率方面,目前三星位居第一,大尺寸则被LGD(LG旗下面板公司)牢牢占据。

  随着显示产业升级,市场格局将出现变化。未来一两年,中国厂商新增OLED生产能将陆续释放。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大陆厂商在建和规划中的OLED产线投资总额近2500亿元。特别是最新的柔性AMOLED领域,国内显示产业加快升级。

  目前,维信诺有两条OLED产线实现投产,分别是第5.5代线的昆山工厂和第6代线的固安工厂,设计产能合计为45万片/月,累计投资额为450亿元。公司去年11月公告,在合肥建设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预计投资总额为440亿元,设计产能为30万片/月,预计2021年一季度量产。同时,维信诺向下游产业链拓展。公司今年8月公告,拟在广州市建设第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12亿元。

  张德强表示,“布局OLED等高科技产业,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公司专注OLED领域20多年,前瞻性布局需要对行业有较深的洞察力和探索创新精神。”OLED产业被列入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2020年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纲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然而,周期性让身处其中的公司面临挑战,有效产能转化成为胜负的关键。据了解,维信诺投产升级的两条AMOLED生产线均短期内实现量产。其中,完成扩产升级的昆山5.5代线成为2018年国内出货量最大的AMOLED生产线,固安第6代全柔生产线则在启动运行后短期实现量产,并率先实现多项创新工艺。

  张德强表示,“新产线建设、运营初期,因前期投入较大、良率爬升周期等因素影响,往往造成企业在投入期阶段出现亏损,这是行业规律。但市场空间广阔、技术实力强的公司,将最终获得市场和投资者认可。维信诺昆山产线设备改造升级已完成,固安产线产能和良率持续攀升,未来将为更多品牌客户供货并进入业绩释放期。”

  今年上半年,维信诺扣非后净利润为-3.22亿元,同期获得政府补助7.22亿元;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为-12.14亿元,同期获得政府补助20.31亿元。

  拓宽应用场景

  目前,OLED面板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领域,维信诺已经实现供货中兴、小米、LG、努比亚、传音等多个品牌客户。其中,供货中兴手机的曲面柔性屏是国内首款采用柔性Oncell技术工艺的产品,屏幕厚度相较于传统柔性屏幕减少30%;供货努比亚和华米Amazfit X的穿戴手机实现了柔性屏的创新应用场景。此外,维信诺在双折叠手机、屏下摄像等领域均有技术储备并同合作客户进行了沟通。

  产能释放带来价格下降,有助于进一步提升OLED的渗透率。但在手机市场增速放缓、其他应用市场扩展尚需时日等情况下,面板厂该如何应对?

  “随着5G加速商用,换机潮会使得手机销量逐渐改观,OLED屏将加速在手机市场渗透。同时,5G商用推动手机屏幕使用更大尺寸OLED屏,诸如折叠、双折叠、三折叠等。”张德强说,除了手机市场,OLED屏的柔性特征更适应5G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的显示需要,穿戴设备、VR领域、车载领域,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均为应用场景。维信诺则积极拓展非手机业务,在车载领域已实现“透明A柱”量产供货。“未来会诞生专属于柔性OLED的杀手级终端应用,带来更多市场需求。”

  此外,Micro LED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者。Micro LED是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与OLED一样能够实现自发光,可以实现超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发光效率、低能耗、广色域、纳秒级反应速度等优势,适用从中小尺寸显示到中大尺寸显示等应用场景。专家认为,Micro LED运用于AR/VR,光学系统可以更简单,画面图像质量可以得到提升。Micro LED在寿命、反应时间、功耗等指标方面都优于OLED,但成本远高于OLED。Micro LED自身也有一些关键技术仍待突破。

  构建产业链生态

  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是资本市场的热词。OLED产业同样需要重视产业链的安全程度和可控程度。

  对于国内OLED产业链状态,张德强表示,“PMOLED显示产业链本地化水平已经达到90%。这是维信诺与上游产业链厂商协作所做的贡献之一。国内AMOLED规模化量产已经起步,但上游产业链本土化率低。未来维信诺将通过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逐步提升本地化率,特别是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方面。其中,材料的突破会更快些。”

  OLED材料方面,目前有机材料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OLED荧光材料专利由默克、LG、陶氏、德山、斗山等海外公司拥有,OLED磷光材料由美国UDC公司拥有。不过,第3代超敏荧光材料(TADF)技术刚刚起步,清华大学对标世界一流技术,开发下一代高性能OLED材料,并成功研发出超敏荧光技术和热活化敏化磷光技术,打破了海外企业的垄断。

  设备方面,OLED工艺技术壁垒极高,尤其是TFT阵列和Cell成盒两个阶段包含众多复杂工艺,关键设备(TFT设备、蒸镀设备和封装设备)几乎被日本、韩国和美国企业所垄断。其中,蒸镀设备是整个面板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制成品的良率和质量。西南证券研报指出,上游设备在OLED产业链中成本占比高,约35%。有机材料成本占比排第二,约23%。

  张德强表示,维信诺一直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发展,构建了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培养基地、创新研究院、企业孵化器、信息数据平台、趋势研究中心、政府、政策服务商等为支点的生态网。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OLED材料在批量供应之前,需要与下游面板厂客户长时间认证磨合,验证周期较长。随着面板厂产能大规模建成,运行稳定后基于降低成本和原料自主可控的考虑会加大国产材料的采购力度。OLED终端材料将获得更多认证机会,国产化率将逐步提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