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ST公司保壳战提前打响

齐金钊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保壳压力驱动下,不少ST公司上半年就提前开启“自救”模式,通过出售资产、业务重组等方式改善经营状况。

  业内人士指出,ST公司通过资产转让或重组,有望减轻资金压力,增厚当期业绩。投资者应关注相关公司保壳行为是否有助于主营业务改善,保壳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多家ST公司业绩大幅改善

  截至8月30日晚,在披露了半年报的ST类公司中,*ST集成、*ST罗普、*ST安凯等十余家公司财务指标方面打出了“翻身仗”。半年报归母净利润大幅转正,或为这些公司保壳及摘帽开了个好头。

  以*ST集成为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3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342.42万元。进一步研究公司财报可以发现,*ST集成财务指标大幅改善,与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有关。半年报显示,*ST集成上半年投资收益为7.51亿元,主要系公司对锂电业务进行重组形成的重组收益。

  *ST集成表示,为提高公司资产质量,提升公司现有锂电池业务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及一体化竞争能力,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公司上半年将旗下锂电池业务资产以锂电科技为平台进行了重组。2019年7月10日,公司发布重大资产出售实施情况报告书,本次重大资产出售涉及的标的资产已完成股权过户手续,锂电洛阳、锂电科技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公司持有锂电科技35.84%的股权。

  *ST罗普的情况与*ST集成类似。公司上半年扭亏为盈。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04%。公司表示,2018年底出售两家亏损的全资子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于本报告期确认。该两家子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导致报告期内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不少ST公司保壳效果则不尽如人意。以*ST海马为例,公司于今年4月和5月两次公告出售旗下相关房产。但公司今年上半年仍未摆脱亏损境地。上半年,*ST海马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较去年同期27.21亿元减少14.6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8亿元。

  关注主营业务成长性

  部分ST类公司上半年扭亏为盈,市场关注度所有提升,业绩披露后股价短期提振明显。业内人士指出,在保壳及摘帽预期下,ST个股存在短期投资机会,但投资者应该甄别相关公司业绩增长的实际质地情况,防范其中风险。

  对于一些半年报业绩增长存在异常的公司,监管部门已经出手问询。8月20日晚间,*ST大控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4亿元,较2018年同期下降6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3.7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随后,*ST大控便收到上交所发出的问询函。上交所称,*ST大控今年半年报盈利主要根据诉讼实际判决情况冲回部分预计负债,计入营业外收入2075.41万元。对此,上交所要求说明,*ST大控冲回预计负债涉及诉讼的具体情况,是否与计提预计负债时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是否存在操纵利润的情形。

  一家私募基金投资经理表示,对于ST类公司扭亏为盈的情形,不能只关注表面的财务数据,要深入分析相关公司的主营业务及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发生根本性改善。一般情况下,通过出售股权、房产等形式进行保壳只是权宜之计。经过资产转让或重组,可以减轻上市公司短期资金压力,但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在于业绩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此外,投资者应该警惕,相关上市公司是否在突击“保壳”过程中存在涉嫌虚增资产乃至财务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