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景生物瞄准体外诊断领域
□本报记者 张兴旺
热景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已经历四轮问询,共涉及60余个问题。科创板上市委将于7月30日审议热景生物的首发申请。本次热景生物拟募集资金2.8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年产1200万人份体外诊断试剂、850台配套仪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
填补空白
热景生物是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应用于肝癌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感染等临床医学领域和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控应急等公共安全领域。
公司董事长、实控人林长青从事体外诊断行业20年,是一位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创业者。1997年6月,林长青从厦门大学应用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做实验员,1998年进入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5年,年仅29岁的林长青从万泰生物离职,参与创办热景生物,并成为第二大股东。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热景生物构建了以上转发光技术、糖捕获技术、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基因重组与单克隆抗体技术为核心的研发平台,开发了一系列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可应用于全场景的免疫诊断。其中,上转发光技术荣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华泰证券指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参与管理,研发团队技术结构合理。林长青为技术团队核心,技术与管理经验丰富。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肝癌三联检(AFP/AFP-L3%/DCP)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有利于提高我国早期肝癌诊断水平。公司肝癌早诊相关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早诊三联检产品”,包括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公司先后承担了两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承担了3项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1项为牵头单位。
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从2016年度1.22亿元增长到2018年度1.87亿元,员工人数从2016年末的327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510人,归母净利润从2016年的2879.95万元增加至2018年的4814.08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6.04%、74.08%和73.74%,保持相对稳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分别为4554.03万元、2295.01万元和5503.66万元。截至2018年底,公司拥有各类研发人员96人,占员工总数的18.82%。2016年至2018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329.50万元、1563.33万元和1838.3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88%、11.00%和9.82%。
四轮问询
热景生物的科创板上市历程经过了四轮问询,共涉及60余个问题。
招股书披露,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呈现寡头垄断、强者恒强的局面。就国内市场而言,跨国巨头占据高端市场和主要市场份额。2017年,国内体外诊断业务销售收入过亿企业40余家。上交所要求公司披露,公司在体外诊断市场以及细分的POCT市场的占有率。
热景生物表示,根据Renub Research Analysis市场研究和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63.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6亿元。公司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86亿元,在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占有率约0.44%。根据BIS Research市场研究和预测,2018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约6.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公司2018年POCT业务收入1.09亿元,市场占有率约2.42%。
在第二轮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热景生物进一步说明,公司是否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及核心竞争力,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的相关要求等。热景生物指出,报告期内,公司上转发光技术的试剂收入分别为8454.70万元、10090.29万元和10624.31万元,占试剂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53%、80.52%和66.62%。随着公司磁微粒化学发光相关产品市场不断拓展,上转发光试剂产品收入占比将不断下降,但仍是公司重要收入来源。上转发光技术产业化是公司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结果,公司拥有上转发光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上转发光技术成功产业化的过程和逐步扩大市场规模,体现了公司技术先进性和科技创新能力;由军科院微生物所提供授权许可使用专利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招股书显示,热景生物拟募集资金2.8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到年产1200万人份体外诊断试剂、850台配套仪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项目建设期为2年,预计项目建成后3年可以满负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