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询倒逼谨慎会计处理 恒安嘉新称属于特殊会计判断事项导致调整
全面细致、抽丝剥茧地力图“问出一个真公司”,在上交所四轮问询之下,恒安嘉新对2018年末签订的四个重大合同共计1.37亿元的收入确认问题做出更为谨慎的会计处理。调整后,恒安嘉新近三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为3968.35万元,而调整前达1.78亿元。
恒安嘉新表示,本次调整属于特殊会计判断事项导致的调整,不构成发行人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相关内控方面不符合发行条件的情形。调整后,公司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4.88亿元,2018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905.82万元,仍然符合科创板上市标准一。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恒安嘉新“涉及会计差错,或滥用会计政策,起码不谨慎。”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表示,公司在问询后修改了申请文件。“这是‘带病申报’被及时发现。如果上交所认为情节轻微,公司可按更正后的申报资料继续闯关。如果认为违规情节严重,可能对其给予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7月11日,恒安嘉新将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
调整财务数据
恒安嘉新是通信网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专注于网络空间安全综合治理领域,主营业务是向电信运营商、安全主管部门等政企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信息安全综合解决方案及服务。
此次申报科创板上市,恒安嘉新已经接受四轮问询,股权代持、运营商依赖、与启明星辰关系、重大合同收入确认等问题受到重点关注。
尤其是重大合同收入确认方面,在上交所层层递进的追问之下,公司最终召开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按照谨慎性原则修改了四个重大合同的收入会计处理。调整后,相比于首次披露的财务数据,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调减1.37亿元,归母净利润调减7827.17万元,调减幅度占调整前2018年净利润的80.9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调减7827.17万元,仅905.82万元,比2017年扣非净利润下滑72%,调减幅度占调整前2018年扣非净利润的89.63%。
调整前,恒安嘉新2016年-2018年营收规模分别为4.30亿元、5.06亿元、6.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6.05万元、4185.64万元、9664.35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2.23万元、3260.65万元、8732.99万元。
调整后,恒安嘉新2016年-2018年营收规模分别为4.30亿元、5.06亿元、4.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4.47万元、4185.64万元、1837.18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342.23万元、3260.65万元、905.82万元。
调整前,恒安嘉新按照与客户签署合同初验报告作为收入确认关键依据,因此将2018年12月28日、2018年12月29日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签署的4个合同均于2018年12月签署验收报告并确认收入,总金额约为1.37亿元,占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22%。
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上述合同签署后较快履行完毕的具体原因并说明收入确认及回款情况。公司解释称,合同项目均为扩容项目,实施周期较短。而运营商内部合同签订和审批流程环节多、周期长。
在二次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披露收入确认的具体时点(签署初验报告/签署终验报告),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调节利润的情形。公司解释称,相关项目于2018年9月开工,2018年12月完工并通过初验。公司针对各业务类型的收入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调节利润的情形。
三次问询时,上交所指出,公司2018年12月28日、29日签订、当年签署验收报告并确认收入的4个项目基本尚未回款,与回复材料所述解决方案和技术开发业务主要合同条款之价格及款项相关内容(解决方案业务通常在完成初验后约定的累计支付比例合计占合同总额的70%-100%,技术开发业务通常在完成初验后约定的累计支付比例合计占合同总额的80%)不一致。
公司对此解释称,主要系客户为电信运营商,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公司已经履行相关合同义务,但客户并未严格按照合同来执行。同时,客户付款的审批流程涉及众多的部门和人员,审批流程较长,导致实际付款时间较晚;没有开发票则是因为在未得到客户同意之前提前开具发票,会导致客户拒收,从而导致发票作废。公司称,解决方案业务和技术开发业务在初验完成时确认收入是合理的,终验法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不能反映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不过,第四轮问询时公司终于“松口”,决定对公司2018年12月28日-29日签订、2018年当年签署验收报告、但2018年底均未回款、且未开具发票,实际回款情况与合同约定存在较大差异且金额影响较大的四个项目合同的收入确认时点进行调整。上述4个合同对应的收入将在满足合同约定,且主要经济利益已经流入公司的情况下予以确认收入。
大幅调整利润,公司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恒安嘉新表示,本次调整属于特殊会计判断事项导致的调整事项,使得会计处理更加审慎,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人了解公司的业务和经营情况,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针对部分项目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发货或进场实施的情形,公司进一步加强了相关内控制度建设,可以有效保证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的可靠性。
紧靠三大运营商
公司7月2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显示,公司承建的中国电信2018年度恶意程序项目(合同金额7341.96万元)、中国联通2018年度僵木蠕项目(合同金额5569.48万元)和中国电信2018年度僵木蠕项目(合同金额2948.32万元),截至2018年末尚未确认收入。截至2019年6月末,前述项目的主要经济利益已流入公司,于2019年第二季度确认收入。
经初步测算,恒安嘉新预计2019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至4.1亿元,同比增长39.64%至46.8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600万元至9400万元,同比增长523.27%-581.2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536.45万元至9336.45万元,同比增长573.88%至637.03%。
三大运营商是恒安嘉新的重要客户。2016年-2018年,公司与中国联通的交易金额分别为1.55亿元、1.82亿元及1.4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6.04%、35.85%及29.49%,占比逐年下降;与中国电信的交易金额分别为5209.03万元、8015.34万元及1.0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2.11%、15.83%及20.63%,呈现增长态势;与中国移动的交易金额分别为4431.35万元、3586.60万元及5318.4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0.30%、7.08%及10.89%,保持相对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合并口径)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8.45%、58.76%及61.01%,相对较高。恒安嘉新表示,主要由公司业务特点所决定。公司主营业务是向电信运营商、安全主管部门等政企客户提供基于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信息安全综合解决方案及服务,下游客户有资格从事基础电信业务运营的公司主要为三大电信运营商,导致公司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合并口径)收入占比较高,对其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
不过,恒安嘉新指出,尽管公司对三大电信运营商销售占比(合并口径)较高,但公司业务并非仅依赖于电信运营商集团公司或其少数分公司。除少量集团统招项目外,电信运营商集团及其省分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独立决策开展采购业务,按照运营商集团的采购制度在运营商采购平台上独立发布采购信息,各自采购业务保持相对独立。
同时,三大运营商是恒安嘉新的重要股东。中国移动通过中移创新及中网投间接持有公司322.58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4.14%;中国联通通过联通创新及中网投间接持有公司284.29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3.65%。谦益投资为联通创新的员工跟投平台,直接持有公司14.45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0.19%;中国电信通过中网投间接持有公司9.67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0.12%。
针对客户集中的风险,恒安嘉新表示,公司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黏性较高。电信运营商因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其对产品的保密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一般不会频繁更换安全厂商;同时,考虑到技术路径的一致性和系统测试的沉没成本,若其后续有进一步扩容需求,通常倾向于继续向原安全产品提供商购买所需产品和服务。
市场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测算,2018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545.49亿元,较2017年的439.2亿元上升24.20%。公司表示,国内信息安全厂商众多,主营业务涵盖信息安全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细分领域,各安全厂商主要围绕细分领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随着“云大物移智”和产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场景的出现,部分头部安全厂商在继续巩固现有业务及细分市场份额优势的同时,可能跨越原有信息安全细分领域的边界,与其他安全厂商展开新一轮竞争,导致信息安全市场竞争加剧。
公司介绍,行业内主要企业为任子行、绿盟科技、美亚柏科、华为(部分产品)、天融信、永鼎致远、博瑞得、微智信业、武汉绿网,与公司业务具备可比性。
2016年-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7.77%、22.48%、26.13%,已取得6项发明专利(含1项美国专利),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8项,正在申请中的专利40项。
对于公司专利数量较少的问题,公司表示,主要因为在业务发展前期,公司侧重于各项核心技术的开发和不断优化,对专利保护作用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不足。随着持续发展,公司将不断强化对专利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加对专利申请的投入,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自身专利体系。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互联网和通信网一体化的海量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智能安全引擎技术、“云—网—边—端”综合管控技术等,覆盖数据采集、安全监测、安全分析、安全处置、追踪溯源等基础安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具备完整性、兼容性、可扩展和全流程的综合安全治理体系,有效适配通信网和互联网场景,在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对23家成员单位2018年工作情况的统计,公司在全流程漏洞感知方面名列前茅,并在漏洞收集象限位列第一。
此次公司拟募集8亿元资金,投向面向5G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项目、面向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安全综合治理平台项目、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基地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