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7家上市公司参与57个国家科学技术奖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项目主体作用凸显
本报记者 杨洁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出285个项目(人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在上述获奖项目中,67家上市公司参与了57个项目。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显著加强。
关注技术产业化应用
获奖项目涉及基础科学与国民经济产业各个方面。38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主要涉及基础科学领域,包括物理、材料、化学、生物医药的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利用低温电输运测量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国际凝聚态物理界公认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关注行业具体技术应用。梳理公开通用类项目发现,主要覆盖生物医药、农牧业、石油化工、高端制造、电子通信、环保、新能源、材料、电力、矿产勘探及冶炼等领域。
通过提取获奖项目的关键词,发现116项获奖项目对该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指导,21项获奖项目涉及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清华大学团队完成的“基于共用架构的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对推动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起到关键作用。
医药健康领域的一些获奖项目已在应用中取得成果。如新一代脑起搏器在29个省市推广使用,成为帕金森病首选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全球首款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已成功检测294余万人份,通过提前干预降低了耳聋出生缺陷。
上市公司表现突出
高校和科研机构仍然是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项获奖的主力军。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113所高等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的18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项的82.6%。其中,76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47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65.6%。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位居获奖项目总数前三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国家科技奖的舞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显著加强。在国家科技进步奖134项通用类获奖项目中,75%的项目有企业参与。其中,三分之一的项目由企业牵头完成。
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中企业303家,占获奖单位总数的47%。其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国有企业。华为公司表现突出,其完成的新一代刀片式基站,项目自主研制了基带、中频、处理器芯片。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上市公司方面,獐子岛、光明乳业、温氏股份、新希望、中兴通讯、光迅科技、厦门钨业、洛阳钼业、葛洲坝、合众思壮、北斗星通、潍柴动力、比亚迪、步长药业等67家公司参与了上述获奖项目的研发。如潍柴动力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扭转了国内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困局,推动国内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涉及技术应用和产业化的获奖项目均是高校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攻关的结果。如新希望、通威股份、傲农生物等企业与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就“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的研究;比亚迪等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就“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麦捷科技等企业与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共同发力“高世代声表面波材料与滤波器产业化技术”;格林美等企业与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体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等特点,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在民营企业转移转化,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科技部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