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群怀揣“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梦想的年轻人南下深圳创立了华大基因研究院。在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群人将基因科学从学术研究向商业应用延伸探索,华大基因也开始为资本市场和社会公众所熟知。
华大基因在收获的同时,也承受着不少的压力和质疑。华大基因总经理尹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华大在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公众的褒贬其实都在表明对基因技术的关注。我们的目标是让基因技术普惠到更多人群。”
深圳开启再创业
中国证券报:从2007年创始团队南下深圳,到2017年华大基因正式上市,深圳这座城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尹烨:华大成立于1999年,因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而生,最初是一家专事基因组学研发的研究机构。2007年,华大基因核心团队一起从北京来到深圳,华大基因做的技术研究规模更大、水平更高。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发展,来到深圳后真正开启了产业发展的道路。
相比国内其他城市而言,深圳更具有活力。深圳紧邻港澳地区,国际化和商业氛围更浓,金融投资环境更加活跃。在这里,大家谈的是怎么更好地把项目推广出去。深圳政府的服务意识比较强,解决实际发展中的困难。深圳鼓励创新,也容忍失败。
中国证券报:深圳在鼓励企业创新方面,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尹烨:鼓励创新方面,深圳的实干与创新独一无二。像无创基因产前基因检测项目,深圳是全世界第一个将此纳入医保的城市。现在香港妈妈做一次无创基因产筛大概需要6000元人民币,广州大概1700元,而深圳基本实现了医保用户免费。
最初,华大基因推出这个项目,深圳政府大胆给予支持,同时也很审慎。从市政府到发改委、科创委、卫计委,再到医院,每一步都是扎实地推动。这个项目早在2011年开始推广,如今在深圳已经比较成熟了。去年数据显示,单是产前基因筛查一项,全国整体产值已经超过24亿元。这在体外诊断这一单项项目上绝无仅有,而这基本都是从深圳发展走出去的。
中国证券报:2007年相当于重新创业,最困难是什么时候?
尹烨:华大基因创始团队刚来到深圳不久,由Illumina公司研发生产的第二代基因测序仪面世,将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到了1万美元以下。这个技术上的跨越有点像手机网络从3G向4G跨越,大大提高了基因测序商用的可行性。华大基因想抓住这个机会。
从华大基因当时的发展阶段看,我们在深圳已经完成熊猫基因组和黄瓜基因组的测序发表。如果想做更多的研究,必须要有“枪炮”和平台,于是我们“买”成了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
2010年,华大集团向国开行借款8亿元购入128台Illumina测序仪。这个举动看来非常“大胆”,因为当时华大根本没有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仅贷款利息就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但如果没有当时的决断,就没有华大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