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仍然保持增势
虽然利润出现了下滑,但是作为在国内特高压电缆行业里技术领先的企业,公司的经营仍然稳健。公司财报显示,2017年营收比上年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在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陈沛云坦言电缆行业并不好做。“行业中多数品种产品面临产能过剩,国内有10000多家电缆企业,2000余家登记在册。企业众多,地方保护色彩较重,作为一家区域性电缆企业,想大面积走出去不太容易,能取得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经营层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张立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个电缆行业,前十名的行业销售占比还不到十个百分点,你可以想象行业有多分散。与此同时,电缆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传统基础行业,本身增长并不快,很多地方已经布局完毕,除现有线网改造外,短期内不会看到大的新投资需求。”
虽然有行业局限性,但公司管理层对2018年的经营还是很有信心。股东大会上,陈沛云抛出了2018年50亿元的销售收入目标。记者发现,这个目标比2017年实现的收入相比有小幅增长。至于实现销售收入增长的途径,陈沛云称,除了保持原有传统主业的持续经营,公司还会适当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比如依托电缆主业向设计、检测和安装等服务领域延伸。
陈沛云表示,公司在电缆检测服务方面已深耕多年,去年该项目的营收已达4000多万元。未来,公司将加大这方面业务的开拓力度。
记者注意到,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公司过去两年实施了股权激励。2016年7月20日前,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毕,通过二级市场大宗交易方式购买公司股票1.0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13%,成交金额为4.15亿元,购买均价为3.98元/股。由于市场环境的变迁,这部分员工持股计划尚未出售,公司在近期已经公告,将这部分股权延期到2019年5月18日前出售。
虽然股权激励尚未带来惊喜,但《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公司财务家底非常稳健。公司应收账款、存货数据保持正常水平,流动比率高达3.4,速动比率高达2.65,显示了非常强劲的现金流偿债能力,而且公司负债率长期维持在25%到35%的水平区间,财务家底稳健,后续启用财务杠杆的余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