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产业并购成趋势
在最近频频爆出的并购标的“失控门”事件里,上市公司的内控缺陷暴露无遗,甚至有审计机构直接给出了否定意见。
比如信永中和对新日恒力2017年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江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为蓝丰生化的内控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起因主要是其并购标的原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王宇违规占用资金高达3.57亿元。
江苏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指出,“蓝丰生化在内部资金管理(特别是对全资子公司的资金监管)存在重大缺陷,存在公司原银行出纳利用职务之便占用公司的情形,以及全资子公司方舟制药原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王宇未履行有关付款审批程序向其关联公司及自然人转移大量资金的情形。该重大缺陷已包含在蓝丰生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
“目前并购标的失控的例子日渐增多,如果是上市公司实在无法掌控也无可厚非,关键担心是上市公司故意控制不了,对并购标的高买低卖掏空上市公司。”5月18日,江苏某资本掮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并购重组作为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是A股不可或缺的热点。对于如何防范并购标的失控,刘书锦指出,“首先不能盲目依赖对赌,对赌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其次,对产业不熟悉的收购方要遵循不熟不购;再次,尽调时先小人后君子,充分尽调;最后,跨界并购风险很大,风险除了产业本身,最重要是人,是管控能力。”
广东某上市公司董秘表示,“我们收购的公司都是产业链的延伸逻辑,不会去搞跨界并购。虽然收购了好几家公司,但是目前融合得还不错,有些新产品的发布也会一起做。”
随着并购标的失控频发,一些上市公司也更为谨慎。“瑞欧公司事件上,公司对此事也进行了反思,未来对子公司的管控会加强力度。”上述华测检测证券办人士表示,虽然瑞欧事件是个例,非常少见,公司也不会因此停止并购。由于检测行业的需求,未来碰见好的标的还是会考虑的,不过对于并购以后肯定会更加谨慎,从前期尽调到磨合,都会认真地准备。
“并购标的失控也为当前的并购重组敲响了警钟,让并购双方都认识到并购的风险。未来理性、谨慎的产业并购将成为主流,即通过并购将产业链加长、加粗、加宽。”刘书锦指出。(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