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监管非标年报
据统计,2017年度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超过10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 “非标”审计意见,创史上新高,其中17家“无法(拒绝)表示意见”。涉及事项包括部分交易缺乏合理的商业实质、审计范围受限、未能识别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财务内控存在重大缺陷、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
近期,两市交易所就先后对天龙集团、霞客环保、*ST蓝科、*ST海润等多家公司非标年报集中发函,要求对涉及非标意见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并提示风险。
2017年沪市财务报告中,有6家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0家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相比去年的5家和7家均有所增加。同时,有19家公司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去年则为13家。深市方面,截至5月中,深市有77家公司2017年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其中“无法表示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有11份。
从事务所出具的非标意见来看,这些公司普遍存在业绩真实性存疑、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等市场反响强烈的重大问题。例如,关键会计科目可能涉及虚假记载或不当会计处理、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混乱以及由于内控失效、资金链断裂、资产冻结、大量涉诉、财务状况恶化等引发的持续经营风险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和客观性,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对此,今年年报问询中,上交所已对此深查细究,区分问题的不同性质,督促公司切实整改。深交所则第一时间制定专门的非标意见监管方案,对上述公司的年报全面开展事后审查。目前,已对涉及非标意见的近20家公司集中发函,要求对涉及非标意见的事项进行补充说明,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依法从严监管。
深交所针对问询中发现的问题,一方面及时督促上市公司补充更正披露,做到即问即改,已有160多家披露定期报告补充、更正公告,另一方面依法全面从严惩处违规行为,已对9家上市公司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目前,深交所已对5家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的公司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已对21家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将对上述全部公司发出问询函;已对提出摘星摘帽申请的公司发出问询函20多份,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业绩大幅波动、非经常性损益确认、资产减值计量与确认、持续经营能力等。(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