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江钰铃)4月11日晚间,仍处于停牌中的科锐国际(300662.SZ)发布了其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2017年,科锐国际营收11.35亿、净利润7433.87万,分别同比增加30.75%和20.78%。
科锐国际百分之八九十的业务来源于大客户。在过去的10多年间,科锐国际的绝大多数客户是世界五百强和中国五百强企业。董事长高勇透露,2018年上市公司的主要营收将依然来自于大客户,“但同时我们会积极布局长尾客户。”
最新披露显示,包括社保、公私募、集合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对这家“A股人力资源第一股” 表现出极大兴趣。机构的押注,一方面是对未来人力资源市场高速发展的看好,一方面是看到了近来释放出来的一系列政策红利。
“业绩增长、ROE之外,商业模式、护城河、品牌影响力、政策支持等这些定性指标我们也越来越关注。”华南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在互联网赋能下,细分领域技术驱动带来业务效率提升的想象空间很大。“愈细分,愈有机会。”
政策、市场联动
2017年6月,科锐国际在创业板上市,A股迎来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全球来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美国调研公司IBIS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全球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行业市场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至6095亿美元。
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更是一个年轻的行业。目前,我国有7个亿的就业人口,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超过1.75亿,每年新产生的工作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流动性空缺加起来超过1个亿。业内人士预计,中国未来几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人力资源服务市场。
2017年,科锐国际营收约11.35亿,按照目前国内人力资源市场的体量,科锐的市场渗透率不到1%。
对于机构而言,政策的支持更是给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增添了许多的想象空间。
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
“仅靠土地、资本是不够的,需要依靠人才创新,激发人才活力,才能提高社会全要素增长能力。因此国家鼓励人才流动,提高人才的创造性,发挥人才的价值。”一位人力资源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3月21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可在聘用单位的集体户落户,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随调随迁;几天后,《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出台,上海也加入了“抢人大战”。
“最近一二线城市纷纷出台的人才大战背后便充分体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升级带来的对高端人才的强烈需求。从之前的招商引资变成了‘招商引智’。”高勇说。
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服务领域涌现出来的增长点难以估量。
“十九大报告对人才有很多论述,我个人总结,一是资源,一是动能。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战略资源。同时在十三五计划提到人才优先,人社部下发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也提出到2020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达到2万亿元。”高勇表示,今后经济发展需要特别关注的四大要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以及人力资源。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