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内竞争日益加大的同时,走在行业前列的一些上市券商早已将目光放至全球,布局香港、欧洲、澳洲等地并逐渐收获成果。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近期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中,龙头公司中信证券去年的境外营业收入是最高的,达到56.2亿元,不过同比下滑30.95%,原因系中信国际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股票经纪业务,而2017年佣金出现了整体性下滑的趋势。
从券商境外业务的格局来看,投资银行是收入和市场份额提升潜力最大的业务之一,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的境外业务情况便佐证了这一点。2017年年报显示,海通证券境外业务营收48.73亿元,同比增长23.26%,毛利率也高达24.82%,超过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境外营收23.2亿元,虽然不及中信、海通,但该项业务对总营业收入的贡献比重最大,约为21%。
营收最高:
中信境外营收达56.2亿
作为行业龙头,中信证券早年就开始布局全球市场,通过收购中信里昂证券,将业务辐射到亚洲、澳洲、欧洲和美国等地。
已披露2017年年报的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的境外营业收入依然最高,达到56.2亿元。
据了解,中信里昂证券以香港为总部,在亚洲、澳洲、欧洲以及美国的20个城市营运,业务覆盖另类投资、资产管理、企业融资、资本及债务市场、证券以及财富管理;在亚洲地区15家交易所拥有会员资格;全球销售平台拥有超过40000位客户联系人,服务机构客户超过2000家。
中信证券表示,2017年是国际业务发展的关键一年。其国际业务转型通过“整合、重组、投资和多元化”四个阶段推进,前两个阶段已于2017年完成。
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券商对海外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而中信证券与中信里昂共向海外机构投资者提供各类英文报告1489份,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提供路演服务190次,平均每月16次;除香港市场外,积极开拓了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市场的研究服务。
不过,虽然中信证券的境外业务收入远高于国内其他券商,但与2016年相比下滑了30.95%,营业利润率11.27%,同比减少0.73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中信国际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股票经纪业务,而去年佣金出现了整体性下滑的趋势。
随着监管新规(欧盟金融工具市场规则II/MiFID II)的推出,中信证券预计股票经纪业务的环境将更加困难。尽管中信里昂证券身为亚洲第一股票业务经纪商的地位给予公司国际业务一定程度的保障,但随着市场对研究服务的支出减少,经纪业务佣金预计继续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表示:“交易指令的执行服务日益重要(占客户佣金的70%),公司国际业务将重点加大对技术和人才的投入,保持在该领域供应商中的领先地位。此外,继续做强风险交易业务,提升收入贡献。”
增长最快:
海通境外营收增长23%
从券商境外业务的格局来看,投资银行是收入和市场份额提升潜力最大的业务之一。
海通国际就是例证,海外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其他券商,得益于海通国际的股权融资金额为在港中资投行第一,中国离岸债券发行数量排名全体投行第一。
年报数据显示,海通证券的境外业务2017年营业收入为48.73亿元,同比增长23.26%;毛利率为24.82%,同比增长7.16%;实现利润11.5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8.97%,并且境外业务的贡献率比2016年还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的境外布局已长达10年之久,可以说初步完成了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布局,并且依托海通国际证券在香港的快速发展,逐步将国际化的战略储备转化为战略优势。
年报显示,海通国际证券的投行业务继续保持领先,股权融资金额为在港中资投行第一;中国离岸债券发行数量排名全体投行第一。交易业务成功转型,推出全新程序交易服务系统,能够为全球机构客户提供24小时综合电子交易,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海通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资源整合也产生效果。印度业务整合后,海通完成了印度市场近十年来最大的私营企业IPO项目;美国和英国业务的后续整合已经启动,海通在海外的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海通银行经历了近两年的磨合、整合和融合,理顺了公司治理架构,发展逐步进入正轨;通过业务重组,自身造血功能正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