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安诊断2017年扣非净利润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并购标的业绩未达标后的商誉减值,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给迪安诊断外延式超常规高速发展敲响了警钟。
高增长依赖并购
自2011年7月上市以来,迪安诊断2012年-2016年连续5年净利润增长率在40%以上。但迪安诊断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增长33.05%;扣非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减少10.46%。
迪安诊断业绩主要由诊断服务和诊断产品两块构成。诊断服务主要依赖上市前后设立的几家医学检验所,近3年设立的新实验室不少仍未盈利;而诊断产品业绩增长几乎全部依靠收购,这也是迪安诊断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统计发现,2015年以来,迪安诊断并购动作加快。2015年,收购甘肃同享60%股权、博圣生物25%股权、温州迪安30%股权、浙江美生55%股权、北京执信55%股权、福瑞达55.79%股权;2016年,收购新疆元鼎51%股权、盛时科华51%股权、金华福瑞达14.21%股权、元鼎医疗器械9%股权、丰信医疗65%股权、江西迪安100%股权、杭州德格100%股权;2017年,收购深圳一通60%股权、重庆产研院100%股权。最近的广州迪会信64%股权收购事项仍待证监会审核。
通过收购渠道商,公司代理诊断产品销售收入大增。2016年诊断产品销售收入增加15.9亿元,其中,当年收购并表的收入达8.5亿元。受此影响,迪安诊断2016年诊断产品代理销售超过了诊断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61.58%。2017年,诊断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87%。
迪安诊断坦承,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额中,并购因素贡献了8142.85万元,而内生增长仅贡献653.77万元。并购成为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资产负债率大增
“大量并购之后,并购标的业绩未达标后的商誉减值,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应收账款增加引发关注。”杭州骏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杰表示。
数据显示,2015年12月31日-2017年9月30日,迪安诊断的商誉从2.66亿元上升到16.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2%上升到23.53%。如果收购广州迪会信最终完成,将新增商誉6.1亿元。
“如果并购标的业绩下滑,巨额商誉面临减值压力。”孙杰说。
2016年底,上海耀尚飞生物制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由于人员发生重大变动,公司提取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327.2万元;2017年底,新疆元鼎和北京迪安开元未完成业绩承诺,公司分别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431万元和345万元。
“同时,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及资产负债率大幅增长。市场担忧其后续财务压力及并购的可持续性。”长期关注迪安诊断的杭州资深投资者马驰表示,由于多数收购采取现金方式,迪安诊断的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底的25.32%逐渐上升到2017底的60.12%。“此外,迪安诊断2017年新增银行贷款8亿元,发行公司债4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下滑71%,财务压力较大。”
随着渠道商不断并入,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不断增长。2012年底应收账款为1.82亿元,而2017年底则达16.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2012年底的25.78%上升到2017年底的33.47%。
在2017年年报中,迪安诊断将“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列为“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之一,并强调公司业务现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因竞争加剧新业务模式推陈出新,均可能导致客户结算周期延长,应收账款增加可能存在坏账风险。
竞争对手侵蚀市场
公司内生式增长的第三方医学诊断领域同样受到冲击。
2017年9月,迪安诊断主要的竞争对手金域医学上市。根据公开资料,金域医学是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规模大、检验实验室数量多、覆盖市场网络广、检验项目及技术平台齐全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向各类医疗机构等提供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外包服务。
迪安诊断相关负责人接受机构调研时承认,在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金域医学,在单纯第三方市场,公司规模处于劣势。“但我们综合优势较强,尤其在长三角市场,公司积累了较好的地域渠道优势。”
此外,华大基因也将侵蚀迪安诊断的市场。公司董事长陈海斌表示,随着华大基因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以及第三方检测市场不断开放,重合的业务将越来越多。“竞争对手不断进入,如果技术先进,仍能建立足够宽的护城河,毕竟体外诊断市场科技含量较高。”马驰说。
不过,迪安诊断的研发投入强度在降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15年的4.21%逐年下滑到2017年的2.68%,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从2015年的11.06%减少到2017年的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