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
达华智能选择收购类金融资产的背后,其实是经营战略调整上的考量。
达华智能此前主营非接触IC卡、电子标签等各类RFID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大的非接触式IC卡制造商。公司定期报告显示,2014~2016年,公司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毛利率分别为31.69%、20.57% 、10.65%,软件业毛利率分别为44.48% 、30.33%、27.64%,传统业务盈利能力正在遭遇市场竞争以及行业变化的挑战。
从最新业绩快报来看,2017年达华智能业绩增长速度趋缓,不但营收与2016年基本持平,而且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的增长率也低于过去三年水平,只有7.83%。此外,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同比也分别下降了27.74%以及11.25%。
终止重组后,达华智能在公告中表示,将明确战略发展规划,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未来将积极通过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寻求更多的行业发展机会。
从外延式发展轨迹上看,达华智能走上了通过并购谋求转型的道路,自2013年起,围绕着以物联网产业(基础)、互联网电视牌照OTT(入口)、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主线)为三大核心的业务体系,陆续将多个资产收入囊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也从2013年的2.54亿元攀升至2016年的9.0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达华智能转型期间,公司股价曾在2015年中期一度涨至47.86元/股高位。但自从其限售股于2016年8月2日起分批大规模解禁后,公司部分重要股东和高管纷纷减持。
数份减持公告显示,2016年12月~2017年9月间,已有5位持股5%以上的股东及公司董监高合计减持超3349万股。2017年12月5日,公司再发公告称,持股5%以上的股东方江涛拟减持2307.8万股,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韩洋拟减持约26万股。
但反转的是,达华智能股东在今年3月11日晚间抛出了增持计划。未来6个月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蔡小如拟再增持600万股~2000万股;年初曾减持了近1769万股的公司董事、总裁陈融圣拟增持600万股~2000万股;而方江涛则终止了上述减持计划,改为增持100万股~300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