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务市场的分账模式不会因为影院的规模优势具备真正的采购优势,但零售行业则可以。过去星美做零售实验,但当时我们只有20多家店,无法集中化实现规模优势。”他表示,在影院达到350家的体量之后,目前已经能做到统一运营、统一排片、统一营销、统一运维、统一品推,这样掌握排片入口的管理,在数据后台分析后,提前预知客户画像,有效精准地吸引客户。
为了提升观影者的粘性,星美集团扩展了与会员相关的生态业务,即星美通信、星美生活、星美票务,通过会员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和行为分析,现各业务之间已相互打通。同样利用会员数据,对会员观影频次、客单价、消费行为等进行全面分析,星美生活新零售可以依靠线下阵地优势,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影院进入转型时代
近几年中国影院和银幕数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智研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新增影院1612家,同比增加23.7%,新增银幕9552块,增速30.2%。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中国银幕总数已经超过4.5万块,成为了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但是单影院与单银幕的票房产出都在下滑。对于影院来讲,传统票房业务随着影院数量的增加而出现饱和态势,当前观众在影院停留时间越来越短,影院纯靠卖票难以生存,未来影院的突破点将在非票业务上,如何吸引消费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影院场景中是影院面临的最大困境。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员刘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影院的创收渠道包括票务、非票房卖品、映前广告、影星冠名等,另一方面,影院发展该有的业态现在都有,各家影院要想做得更好,只能在各个渠道上精耕细作。
“目前有些影院非票收入却在下降,原因之一就是网络购票,导致在影院映前停留的时间比较短,相关的饮料餐饮、爆米花之类的卖品销售不是特别理想。”艺恩研究总监付亚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广告是比较传统的非票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广告的投放位置等没有处理好,收入也很低,全部的影院能做广告投入的也只有几千家。
具体的转型方向,付亚龙认为,应该结合实际影院发展的阶段状态,更多地和公司本身的特质、本身具备的条件相关。比如大地影院做的“电影+”模式,拓展多元化营销服务,除了广告收入之外,更多的是卖品收入,以及一些娱乐设施的收入,包括桌游、演唱会、展览等。
完美世界(002624.SZ)也在做影院升级的探索。2016年9月完美世界13.53亿元收购今典院线、今典影城、今典文化100%股权。完美世界CEO萧泓表示,交易完成后,完美世界会集合影视、游戏内容资源和院线、影院的渠道优势,结合影院所在区域的消费者偏好和多种前沿体验技术,营造多种形式的体验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娱乐服务。
“国内早期的影院表现为单厅大会场,后来为了提高消费者观影便利性,演化为现代多厅影院。但无论是单厅大会场还是现代多厅影院,都没有扩展影院的文化功能,影院仍然只是电影播映场所。”萧泓表示,公司将影院定义为“身边的泛娱乐体验空间”,计划以影院为核心载体,引入互联网运营思维,整合电影、电视剧、综艺、游戏业务,并引入电竞、VR、动漫,构建不同的内容场景,将不同的娱乐功能进行空间上的重新组合与排列。
(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