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难题
从长期来看,由于耕地面积有限且较为稳定,农机市场的商业模式渐趋完善成熟后,市场总体的植保无人机数量会趋于稳定。例如在无人机植保应用最为成熟的国家日本,目前在田间作业的无人机多年稳定在3000架左右的规模。
谢阗地也指出,随着单机作业效率飞速上升,国内植保无人机的市场总容量较几年前的预测要小很多,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即达到饱和。
据农业部2017年11月统计数据,全国已保有11000台植保无人机,其中大疆MG系列保有7500台。未来以销售硬件为主对于厂商来说或难以产生利润,但这个盈利前景不明确的领域目前被认为是无人机在行业应用里最有机会的市场之一。
“无人机厂商在(植保飞防)这个产业链条里是不是应该挣钱,值得商榷。”大疆总裁罗镇华此前在广州财富论坛期间表示,如果商业模式没有办法建立得非常健全,产业是走不长走不好的。在商业模式摸索过程中,更多是植保服务队从产品走到实际应用提供服务。(因而)大疆在短期内不会把精力放在利益这件事情上,而是积极地培养植保队,帮助他们把商业的模式建构起来。
罗镇华也透露,大疆今年的销售额挑战180亿元不成问题,而其中植保无人机只占据非常小的份额。
谢阗地解释,大疆最初定的目标(让植保队赚钱,让植保队扩张起来)没有实现。现在的想法是,植保队未来变成综合农业服务队,大疆可以变成这个新职业的设备供应商或者服务供应商,因为大疆有很多技术可以用,目前不是考虑无人机厂商赚钱的时候。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