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9月1日开学季的到来,今年的暑期档正式收官。
据猫眼专业版显示,2017年暑期档(7月-8月)全国票房共计124亿(含服务费),比去年的85.7亿同比增长44.6%。
(来自猫眼专业版)
本来以为国产片挺不过2017年的这场萎靡之势,没想到《战狼2》送来了一团烈火。今年暑期档30余部影片,仅《战狼2》单片就票房高达55亿,一部电影就几乎占据了整个暑期档票房的一半,带动了整个大盘的增长。
今年暑期档的票房冠军为《战狼2》,大盘占比高达44.5%,观影人次突破1.5亿创造纪录,而今年暑期档的总观影人次为3.58亿人。《战狼2》拥有50-60亿的体量,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了,它把平时不进电影院的边缘观众都拉进了电影院,这已经升级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战狼2》的带动下,中国电影再创三个新高:
月度观影人次历史新高——2.1亿
月票房历史新高——73.5亿
国产电影月票房历史新高——67.5亿
除了《战狼2》本身的过硬质量,其爆发的关键还在于:
对于影院的排片来说,春节后,国内影院已断粮数月,每个月的KPI都无法完成,如饿狼一般的影院好不容易才等来肥美异常的鲜肉,没有不多吃几口的道理。
对于观众的票房来说,同样,春节后的国产片质量简直惨不忍睹。观众们被劣质国产电影压抑太久了!
自2月10日起,《极限特工》上映,开启了进口片的碾压模式。在此后长达152天的时间里,国产片只拿到了7天的单日票房冠军。直到7月13日《悟空传》上映,进入到“国产保护月”,国产电影终于重回单日票房冠军。
尽管如此,暑期档前几部热点影片的票房表现依然不尽人意,如今伴随着《战狼2》与《建军大业》的同日开画,暑期档终于有了起色。
因此,《战狼2》告诉我们:中国电影市场告别银幕拉动时代,而正式进入内容驱动时代。没有“头部内容”,就无法带动票房增长。
(来自猫眼专业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档的总票房也不过33.8亿,《战狼2》一部片的票房就几乎相当于两个春节档的票房了!
此前历年来春节档的“垄断”现象也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确实不成熟。国产大片早已形成了对春节档的依赖,且绝不敢轻易和《速8》这类进口大片硬碰硬,这就造成了国产片千方百计避开进口大片,扎堆上演“相煎何太急”的戏码,结果几乎全部败北,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再长一些,观众就会逐渐丧失走进电影院的习惯。
当然《战狼2》给予了我们对于国产片的信心,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得益于今年暑期档的“国产保护月”。值得庆幸的是,吴京并没有仗着档期优势,就来忽悠观众,《战狼2》下了很多“笨功夫”,正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比之下,可悲的是每年都会出现不少许多专为某档期“定制”而生的低制作周期电影。“唯档期论”是没有充分考虑观众选择性和市场容量的表现。档期只是存在变量的附加值,不是决定值,与影片成败没有根本性关联。只要做到类似《战狼2》这样的水平,即使置于最冷清的工作日也不是问题。
(以上表格中的部分制作成本、宣发成本为估计值,所以盈亏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9月1日单日预测:1.4亿
(实际票房数据为截止昨日22点的数据,仍会有少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