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8月11日,华大基因开盘便大幅低开,收盘报95.77元/股,跌幅9.99%。这是华大基因连续两个交易日以跌势收盘。7月14日登陆创业板的华大基因,上市后创下连续19个涨停,股价也由16.37元/股,最高涨至114.88元/股,市值最高时接近460亿元。
华大基因涨停板未能延续,也让围绕在其身上的估值争议再起。在IPO上市前,华大基因并“不差钱”,其负债率不足两成,更拥有高达16亿元的银行理财。但身后聚集超过40家投资机构,估值达到190亿元。
如今,在遭遇一个跌停后,华大基因的市值不足400亿元,券商给出的市值预估在350亿元左右。
上市后创19涨停,创始人身家过百亿
8月11日,华大基因遭遇其上市后的第一个跌停。盘后数据显示,当天华大基因成交15.8亿元,换手率近40%。此前的8月9日,连续18个涨停的华大基因首次开板,但在资金追捧下盘中再次封涨停,单日换手率高达68.32%;第二天,华大基因未能延续涨停走势,当日收盘下跌2.55%,换手率50.53%。
这也意味着,仅3个交易日,华大基因的散户股东已经换了一茬半,对于华大基因股价的后续走势,投资者出现分歧。
自7月14日登陆创业板至今,华大基因连续19个涨停,成为今年最挣钱的新股。早在上市之前,华大基因就是行业内的明星企业,被称为“生物界的腾讯”。招股书显示,其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由华大控股旗下的华大科技与华大医学两家公司合并而来,华大控股直接和间接控制华大基因42.42%的股份,为控股股东。董事长汪建是实际控制人。招股书显示,汪建间接持有1.3亿股华大基因,按8月11日95.77元/股收盘价计算,身家已达124.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最早脱胎于中科院。1998年,汪建加入中国科学院,参与创办基因组中心。第二年汪建携团队另行创办华大,并在未获得政府授权情况下,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凭借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华大在基因科技领域一举成名。2007年,汪建带领华大基因脱离中科院,南下深圳,开始基因测序的商业服务。
生育健康类服务营收占比过半
根据招股书,2014年-2016年,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32亿元、13.19亿元和17.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2.72亿元和3.5亿元。其中生育健康类服务是华大基因近年来主要的营收来源,占比从2014年的31.71%上升到2016年的54.62%。
2016年,生育健康类服务给华大基因带来9.29亿元的收入,毛利率则高达76.41%。华大基因招股书显示,生育健康类服务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为无创胎儿染色体异常检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单基因病检测等。其中以预防新生儿缺陷的无创产前筛查(NIPT),是基因测序临床应用最成熟的领域。
华大基因在招股书中并未披露其NIPT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但其同行贝瑞和康的借壳公告中,可对比出华大基因的情况。创办于2010年的贝瑞和康,也源自华大。贝瑞和康借壳*ST天仪的重组预案显示,其创始人、董事长高扬之前曾担任华大基因健康事业部总经理。
贝瑞和康在借壳重组预案中披露,2016年其实现营收9.22亿元。贝瑞和康的业务几乎全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及仪器试剂盒销售,与华大基因的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相似,2016年生育健康类服务给华大基因带来9.29亿元的收入。
贝瑞和康在借壳重组预案中披露,2016年贝瑞和康在国内NIPT服务领域市场占有率约为33.06%-37.19%。华大基因在NIPT服务领域营收与贝瑞和康接近,两者的市场占有率也应相当。
NIPT行业报告显示,我国的NIPT市场早期基本被华大基因与贝瑞和康所垄断,2013年华大基因占比46%、贝瑞和康占比40%。而以华大基因、贝瑞和康最新的市场占有率看,华大基因下滑明显。报告称,在市场逐渐稳定的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领域,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上市前拥有16亿元理财产品
相比于其他企业为获得企业发展资金而选择上市融资,华大基因可以用“不差钱”来形容。招股书显示,2014年华大基因负债率仅28.47%,此后两年负债率还不断下降,到2016年年末,华大基因负债总额7.78亿元,同期资产总额为42.3亿元,负债率仅18.38%。
在华大基因的负债明细中,其主要负债均为经营性负债,其中历年的预收账款金额都比较大,且在负债中的占比都超过50%。2016年,华大基因预收款项4.38亿元,占负债总额的56.3%。
金融负债在华大基因的负债表中所占甚微。2014年-2016年,华大基因历年短期借款均在百万规模。2016年年末,华大基因短期借款仅300万元,未有长期借款。
在金融负债不多的情况下,近两年华大基因的资产却增长迅速。2014年华大基因总资产为20.5亿元,2016年年末,总资产数据增加到42.3亿元,两年时间资产总额翻了一倍。
华大基因资产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是其他流动资产上,2014年,华大基因其他流动资产仅1251.42万元,2015年增加到18.83亿元,2016年虽有所降低,但仍高达17.26亿元,占当年华大基因流动资产的53.89%。
华大基因招股书显示,在其十几亿的其他流动资产中,银行理财产品几乎占据了全部。如2015年18.83亿元的其他流动资产中,理财产品及利息余额为18.6亿元,占比98.79%。
而截至2016年末,华大基因持有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发售的相关理财产品及利息等共计16.09亿元。当年,华大基因利息收入增加至7346.58万元。
华大基因用于购买理财的资金,可能源于其近年的融资所得。招股书显示,2015年,华大基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活动净额为16.51亿元,而2015年年末,华大基因货币资金余额较2014年仅增加800万元不到,同期,华大基因对外投资净流出19.78亿元。
负债率低,对外筹资获得十几亿元却大部分用于购买银行理财,由此可见华大基因“并不差钱”。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此次IPO募集金额5.47亿元,募集资金净额4.83亿元,仅相当于华大基因2016年末理财资金的30%。
而IPO募集到的资金,华大基因仍大部分用于购买理财产品。8月11日,华大基因公告,决定使用额度不超过3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安全性高的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
目前股价超过券商给出目标价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华大基因近两年已经多次融资,其背后机构股东多达40余家。
招股书显示,上市前,华大基因主要经历了3轮融资:2012年为华大科技融资、2014年为华大医学融资、2015年为医学与科技重组后的华大股份融资。
2012年,华大控股宣布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为了筹集资金,华大出让旗下子公司华大科技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由红杉资本和光大控股牵头,深创投、云峰投资、景林资产、泰山投资、软银中国、盛桥投资等知名机构入围融资名单。
2014年5月,华大医学开始引入外部机构投资者,按照100亿的整体估值,8家外部机构投资者以合计2.95亿元增加华大医学注册资本208.24万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3.35%。
2015年上半年,华大医学再次先后引入和玉高林、中国人寿等外部投资机构,并按照投资前华大医学和华大科技全部股权价值合计191亿元左右的整体估值作为增资和转让的定价基础。其中深圳和玉高林以20亿元出资一举获得华大医学3584.96万股,成为仅次于华大控股、华大投资的第三大股东。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三轮融资,华大基因以华大医学和华大科技两家公司为主体,引进了40多家机构投资人,机构总共出资达72.15亿元,而华大控股套现42.96亿元。
华大基因上市前估值高达190亿元,8月11日遭遇一个跌停后,华大基因市值在380亿元左右,最后一轮入股华大基因的机构,账面浮盈也仅一倍左右。以荣之联为例,其曾披露投资华大基因成本为3500万元。如今,荣之联的持有的华大基因股票市值为8971.41万元。但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机构股东持股在一年后才能够解禁。
对于华大基因的市值,券商机构给出的估值并不高。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自华大基因IPO过会,有超过14家券商机构对其出具了研报,券商机构对华大基因最高股价为94.4元/股,最低为46.35元/股。
最新的研报中,财通证券分析认为华大基因合理市值258.3亿-344.4亿元,对应2017年的股价合理区间为64.57-86.09元。西南证券则给予华大基因2017年60-80倍市盈率,对应合理市值区间为258亿-344亿元,股价区间为70.8-94.4元。
清科给出的今年一季度有机构支持上市的IPO回报率显示,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发行日机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为2.42倍,上市交易20个交易日后,机构平均账面回报率为9.44倍。华大基因如今正好是上市交易20日,以9.44倍的回报率计算,市值应在千亿元,远高于华大基因现在的市值。
新京报记者 李春平 北京报道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