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成功率不足12%。
出海拿下新药研发项目,引进中国市场孵化,成了一大热潮。
在牵手加拿大上市药企Prometic之后,日前,融昱资本合伙人、仁寿药业法人代表龙宇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双方协议已经签署,投资逻辑也定下来了,进入中国市场和临床的时间表我们正在沟通。我们不是购买,而是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未来还要进一步合作。”
据了解,双方合作的是Prometic公司首个治疗类重点开发药物PBI系列。根据协议,Prometic所研发的PBI-4050、PBI-4547、PBI-4425的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生产销售专利权授予融昱资本相关方,并最终实现PBI系列药物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商业化。
此时恰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19日宣布,中国正式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成员,英文简称ICH。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药品研发和注册与国际规则逐步接轨,全球创新药在中国获批的速度也有望提升。
即便如此,新药研发成功率很低,产品上市还要面对市场需求、招标采购、医保支付准入等考验。而随着资本的热逐,创新药物估值水涨船高,投资风险高企。
投资机构“进口”新药项目
资料显示,PBI系列属于1.1类小分子药物,主要适应症为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肝肺纤维化等多个领域,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并发症、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已经完成临床1、2期的试验。
而仁寿药业是融昱资本投资的一家集中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医药企业。记者获悉,融昱资本近日已完成了对该公司的收购,由融昱资本执行合伙人龙宇翔担任仁寿药业法人代表及执行董事,全面参与仁寿药业的公司管理工作。
龙宇翔坦言,新药研发有三大特点:首先是成本高。新药研发的平均总成本从1970年的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5亿美元。其次是周期长。美国制药企业的新药品种从发现到上市需要10-15年时间。最后是成功率低。平均进入药物开发管线的5000-10000个先导化合物中,只有一个能最终获得监管部门的新药批准。
“新药研发成功率不足12%,投资的一个难点在于投资风险难以量化,机构只能是基于自己的专业判断、自身能力的评估以及对政策的解读来进行投资。”他说。
资本跟药企共同开发、完成市场化的产融结合模式,是降低风险的一大尝试。
根据协议安排,仁寿药业与Prometic公司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使其成为PBI系列的知识产权所有主体。Prometic公司以技术占股形式拥有合资公司的75%股权,仁寿药业出资3300万加元占有合资公司的25%股权。
合资公司成立后,仁寿药业将作为PBI系列药物的持证人,发挥其在国内医药领域拥有的产业资源,承接PBI系列药物的落地,完成PBI系列药物的新药研制试验和申报注册、生产、销售等,最终实现该系列药物在中国区的商业化。
在该项目投资资金的筹措上,融昱资本则与仁寿药业成立专项基金,由该专项基金获得仁寿药业相应股权。据了解,此次发行基金所筹资金专项用于支付PBI技术引进所产生的费用,因此在对PBI技术的投资中,仁寿药业实际上是部分出资,其他部分由融昱资本所发行基金补齐。
融昱资本管理合伙人孔辉认为:“基于目前国内比较薄弱的医药工业基础,选择与海外药企进行技术合作就成为快速满足国内药品需求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