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港口企业向最大的航运企业敞开了“怀抱”。
6月12日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港集团)宣布,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同盛投资)拟将持有的上港集团34.76亿股,以5.45元/股协议转让给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运),涉及金额约189.4亿元。
转让完成后,中远海运将持有上港集团15%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上港集团表示,本次股权转让旨在加强港航联动,助力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中远海运也表示,此次入股上港集团,可通过建立资本纽带展开全面的业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强化物流路径建设。
具体合作方式目前尚未有进一步消息。不过,从地方大型港口企业放开股权角度而言,业内人士均表示这至少“迈出了一小步”。
在业务协同方面,中远海运的对外投资步伐近两年显著加快,而上港集团也坐拥全球东西干线最繁忙的挂靠港口,双方在港航联动方面有望进一步打开想象空间。
央企入股地方国企
上港集团旗下三大港区共有集装箱泊位46个,集装箱吊桥155台,201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3万TEU,净利润达69.39亿元。
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为上海市国资委。在股权转让之前,同盛投资持有其19.86%股份,为第三大股东。
此次股权交易完成后,同盛投资仍将持有4.86%的上港集团股权。
我国港口在经历了由中央到地方的改革后,治理机制改革也不断深化。不过总体而言,港口股权仍由地方国有资产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上港集团,股权集中度在港口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
事实上,上港集团早在2014年就传出了混改的风声。彼时,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戌源表示,集团将“把国有的股权未来合理地(降至)50%左右”。
有分析认为,仅从上港集团的资金情况和上市公司的业务结构考虑,出让控股权并无必要,如果上港集团混改,战略投资者的实力反而将遭遇考验。
上港集团于2014年曾试水一小批员工持股。但在不少外界人士看来,这次股权开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2016年财报显示,其员工持有的股份仅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1.81%。
由于企业性质相同,中远海运这次“入局”不构成上港集团的“混改”,但从公司长期相对稳固的股权结构角度而言,这15%的股份出让已属难能可贵。
而推动这次股权转让的,事实上是上海市政府,其战略意义显而易见。
此前的6月9日,上海市政府与中远海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深化合作。这第三点也明确显示出,加快推动央企和地方大型国企合作,打造航运生态圈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