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任明杰)“兜底增持”热潮涌动不止。6月8日晚间,中青宝(300052)公告称,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李瑞杰向员工发出了“兜底增持”的倡议。不过,李瑞杰一面大方承诺“兜底”,一面又小气“限购”,称“本次增持公司股票的总额度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每位中青宝员工个人限购不超过人民币50万元。”同时,还要求员工要使用自有资金买入,不能使用融资融券或者结构化、配资等。在其他实控人或董事长不给“兜底”设上限的情况下,李瑞杰为什么要“留一手”?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来看,“兜底增持”带来的涨停效应显著,而发出“兜底增持”承诺的实控人或董事长大多有股权质押在身,宝莱特董事长燕金元截至目前质押公司股票146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9.81%。在股价一路下跌、平仓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无力增加质押或自己增持的实控人或董事长借助员工的资金杠杆可以成功稳住股价。
但是,长期来看,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兜底增持”不但不会成为股价的稳定器,反而会给实控人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2015年7月9日,腾邦国际董事长钟百胜倡议员工进行“兜底增持”。据公告,在承诺区间员工持续买入腾邦国际股票为103.78万股,均价34.91元。截至6月8日收盘,腾邦国际只有12.85元/股,相对于买入均价已经浮亏63.19%。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很多进行“兜底式增持”的上市公司股价都位于阶段性底部,但如果没有较好的业绩支撑和较强的业务前景,即使是目前的股价也仍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如果员工大量买入而股价未来有大幅下跌,实控人或董事长承担的财务风险可想而知。如此看来,中青宝实控人、董事长李瑞杰为未来可能的损失设置一个“止损器”,不失为两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