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多的波折,*ST新梅的控制权之争在2016年10月终获解决。经过自救努力,2017年5月26日,公司收到交易所同意恢复上市的决定,其股票将于6月6日恢复上市。*ST新梅的恢复上市是在公司控制权得到彻底化解,公司生产经营恢复正常,持续经营能力得到有效改善的背景下实现的。其间过程,殊为不易。
控制权之争化解为恢复上市创造条件
公司控制权之争始于2013年底,历时近3年。当时,原第一大股东兴盛集团大幅减持公司股份至11.19%;同时,上海开南投资隐瞒一致行动关系违规增持,最终以14.23%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控制权之争各方又进行了一系列诉讼,耗时超过一年半。由此,导致公司生产经营停止,连续亏损,股票被暂停上市。2016年10月,浦东科投通过其控制的新达浦宏公司协议受让了控制权争议双方等所持的上市公司股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持股优势较为明显,同时着手改组成立了新一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其努力下,股东争议得到有效化解,为公司稳定治理、改善经营创造了条件。
根据公司公告,为控股权继续保持稳定,相关方也作了具体的安排。公司控股股东新达浦宏已承诺,在前期协议受让公司股份后的60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或减持所持股份。这样的承诺能有效保持主要股东结构的稳定,使公司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体现了控股股东着眼长远的信心。另一方面,作为控制权之争的主要方,兴盛方已经完全退出,原开南方现持股9.61%。作为目前公司的二股东,开南方有关一致行动人也共同承诺,在新达浦宏协议受让公司股份之日起,即2016年10月27日起的24个月内不主动增持公司股份,也不以任何方式进行减持。这样的安排可以防范公司二股东争夺公司控制权,避免再次出现控制权之争,也将其利益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与公司绑定,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保壳成功存续经营能力可期
*ST新梅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出现控制权之争之前,业绩虽不突出但能持续经营。2016年10月控制权之争解决后,公司生产经营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记者注意到,与其他因财务造假、大股东套现而被暂停上市的公司不同,*ST新梅经营性资产仍然保持较好的质地。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约为39%,经营现金流净额约1.5亿。另外,公司目前总体资产质量也不错,持有的可租售资产包括新梅大厦、江阴豪布斯卡项目、闸北区会所等。控制权之争化解后,公司为盘活资产,改善持续经营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也作了积极努力。从公司对存量业务的梳理来看,相关商业物业累计可售面积约3.92万平方米、可租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合计5.07万平方米,为公司可持续经营提供了良好基础。
实现主营盈利是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的重要条件。2016年,公司主营实现营业收入约2亿元,全部来源于房地产业务,其中包括出售新梅大厦部分商业物业、出售江阴豪布斯卡项目住宅物业和出租部分新梅大厦。上述三项业务均实现主营盈利,全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549.33万元。
记者关注到,与市场常常质疑的“卖房保壳”行为不同,公司主营就是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上述主营业务收入中,出售新梅大厦8层商用物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48亿元。公司在2003年4月取得该物业之初,即将其作为可租、可售的资产管理。在本次出售前,该物业一直持续对外出租,未曾作为公司的自用房产。2015年底,公司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授权根据实际经营需要,可将该物业适时对外出售。2016年,公司董事会考虑到盘活资产、提升公司绩效,将该物业对外出售。年审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出售该项房产属于公司主营业务事项,将其纳入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