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带领23位顺德北滘居民集资5000元开始创业,1980年公司进军家电行业,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从IPO时不足10亿元的营业收入发展到2015年近1400亿元,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美的每一步的发展都紧跟市场需求,借助资本市场持续深化转型升级,逐步勾勒出一个“资本与产业战略”的轮廓。
资本市场活水促发展
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上市以来,资本市场的活水源源不断流入美的集团,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1993年,美的电器登陆深市主板并募资1.8亿元,资金全部用于推动空调产品的技术改造;1995年至1999年,美的电器实施3次配股,募集资金分别投入电饭煲、空调柜机、中央空调项目;2008年,美的电器通过公开受让的方式取得国内洗衣机行业龙头企业小天鹅的控制权;2009年,美的电器公开发行募资近30亿元推动冰箱、洗衣机、IT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据美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美的集团家电主业获得了高速发展,现旗下拥有美的、东芝、小天鹅、威灵、华凌、安得、美芝等十余个品牌,提供多元化的消费电器和暖通空调产品。
面对行业增速下滑的现实,2013年,美的集团筹划整体上市,发行新股换股吸收合并美的电器,形成“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也成为了A股首家实现整体上市的大型家电综合集团。2016年,公司又接连完成对东芝白电、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世界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的收购,当中,收购库卡这一大手笔更是备受关注。美的负责人指出,通过收购库卡,美的将借助库卡在其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的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上市24年,公司成功从单一品类、单一国家运作,转变为多品类和全球运营的企业集团,公司在2015年首度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美的集团副总裁李飞德表示,公司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在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美的集团也通过持续稳定的分红回报投资者。据不完全统计,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90亿元,远超历年募资资金总额。
现代企业制度保驾护航
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提出的要求。在与投资者沟通时,公司董秘江鹏常说:“公司治理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通过整体上市,公司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接受公众监督,从而形成持续有效的治理管控机制,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上市主体的关联交易和潜在同业竞争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独立性得到增强。
在经营架构上,公司自1997年开始实施事业部制改革,在“产品多元化与经营专业化”的战略管理思路下对事业部充分放权,形成“集团总部—多个从事专业化经营的事业部—事业部下属经营单位”的管理架构,美的负责人表示,这样充分激活了各个事业部的活力,实现了美的集团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2012年8月,何享健辞任公司董事长,正式将美的这艘“巨轮”的“船舵”托付到公司内部多年培养和历练的管理团队手中。同时,通过实施公司高管、中高层干部以及其他业务骨干直接和间接持股、股权激励以及“合伙人”持股计划等方式,形成了经营管理层与全体股东利益高度一致的格局。
践行供给侧改革
2010年,美的集团年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但公司已开始反思“大规模、低成本”的老路是否可以持续。自2011年起,公司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确定“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主轴。公司董事长方洪波曾多次用“壮士断腕”来形容转型的艰辛。
首先,聚焦白电产业,白电以外的行业全都不做,坚决退出。其次,削减过剩、低效的产能,公司关闭了数十个生产基地,向各地政府退还土地资源,同时努力提升产品品质、聚焦产品品类、优化产品结构。此次改革,美的集团员工人数由20万下降至现在不超过10万,管理层级大幅压缩。
做减法是为了更好地做加法。2011年以来,美的集团不断加大技术投入、推进全球化经营。近5年来,公司累计投入200亿元用于研发,汤森路透发布的《2016全球创新报告》显示,美的集团在全球家电领域创新机构排行榜中位居冠军,更在发明专利数量榜单上连续两年稳居首位。“科技+产品”的战略,带动了公司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又成为公司全球扩张的基础,2015年,公司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近半。
转型的成效已经逐渐显现,2015年美的集团总营收较2011年仅增长4%,但净利润较2011年增长260%。此外,公司自有资金由2011年的-5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4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超过5倍,人均效益增长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