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板块仍待协调发展
多年以来,中信海直的海上石油直升机飞行服务,占据国内此类业务超过60%的市场份额,这一业务在公司的营收占比中也超过了80%。分析认为,这一核心业务若受油价低迷影响,整个公司的业绩也将受到影响。2015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中信海直的业绩随之处于低迷状态。
鉴于业务板块中一业独大存在的风险,中信海直提出协调发展五大业务板块,希望成为通用航空综合服务提供商,而不仅仅依靠海上石油这一核心业务。在中信海直的其他业务板块中,陆上通航业务,包括航空护林、电力巡航、航空拍摄、航空防火、极地科考以及代管等业务;通航维修业务,由公司和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合资成立专门的维修公司,是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通航维修公司,主要负责对空客直升机的机体和全部桨叶的维修业务;通航培训业务,主要从事飞行员、工程师机型执照培训。
中信海直2016年半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构成表中,仅列入通航运输和通航维修业务,通航培训、资本运营未列入表中。其中,通航运输业务(包括海上石油和陆上通航),营业收入约4.95亿元,营收占比超过了94%,毛利率24.03%,营收和毛利率均同比下降;通航维修业务营收近3000万元,营收占比不到6%,毛利率23.80%,营收和毛利率同比均上升。
目前,中信海直确立的五大业务板块,传统的海上石油业务受油价影响陷入低迷,而其他业务为公司贡献的营收仍较少。中信海直在半年报中表示,将认真解决好公司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问题,全面推动各战略板块业务协调发展。
在外界看来,中信海直未来的增长点在陆上通航、通航维修、通航培训业务。东北证券分析说,为优化业务结构,该公司未来将积极开拓陆上通航、维修、培训等多元业务服务,海油业务收入占比将下降到50%~60%。
近两年,仍处于起步阶段的通用航空业,迎来了政策利好。截至2016年底,全国通用航空企业达322家,在册通用航空器2088架,全年飞行76.1万小时,同比分别增长14.6%、11.4%、4.0%,全国各类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达140余家。根据公开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通用航空业仍面临着低空开放较缓慢、空域资源使用受限、通用机场及供油等保障设施滞后,法规体系尚待完善、专业人员短缺等困难。
为此,2016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民航局今年2月出台《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并随后出台了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以鼓励支持通用航空业的发展。中信海直主运营基地所在的深圳,也出台了《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草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完成南头直升机场搬迁,建设龙华樟坑径通用机场。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内多个城市纷纷表态发展通航业,深圳就计划建16个直升机起降点。
2016年5月,中信海直与芜湖市政府签署通用航空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董事长毕为表示,看好通航产业的前景,愿与该市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通航项目运营上开展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