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传媒集团携手上市公司
合力扶贫攻坚 "泉都"迎资本“活水”
中国证券报记者 张玉洁 实习记者 常佳瑞

新华财经传媒集团11日组织20多家江苏省上市公司赴贵州省石阡县进行考察,图为签约暨捐赠仪式。
“石罅空蒙逗烛光,访泉亭上拂衣忙,半生莫讶尘劳甚,已试人间第七汤。”这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洪亮吉任贵州学政期间出巡石阡府时,为石阡温泉所作的《石阡城南温泉》。石阡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以地热温泉和苔茶等自然资源而闻名,有“泉都”之称。不过,由于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石阡县是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5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自2002年起,铜仁市成为新华社定点扶贫单位,石阡县也成为新华社定点扶贫单位之一。
11月11日,根据新华社社长蔡名照提出的“宣传扶贫,信息扶贫,人才扶贫,推广扶贫,搭桥扶贫”的思路,新华财经传媒集团组织20多家江苏省上市公司赴石阡县进行项目考察。在本次考察中,上市公司不仅拿出真金白银助力石阡发展,公司高管们还竞相为石阡发展出谋划策,探讨如何将资本“活水”引入泉都,打赢扶贫攻坚战。
新华财经传媒集团副总裁欧阳卓如表示,新华财经传媒集团本次组织江苏部分上市公司来到石阡是利用新华社的信息资源开展信息扶贫和搭桥扶贫的一个尝试。以后还将陆续组织有意向的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分批来这里考察,为双方提供交流合作机会,实现共赢。
优势资源待开发
走向小康离不开扎实的产业支撑。围绕现有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产业,成为石阡县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向。
石阡县具备独特的稀缺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曾获得“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等14个“国字号”品牌。
石阡苔茶历史悠久,唐宋即为贡茶,现为贵州三大名茶之一,种植规模达42.5万亩,已发展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石阡石材质优量大,储量达15亿立方米,已探明大理石矿区86处,面积130余平方公里,已开发的贝壳石、米黄石、木纹石、石阡红等5种大理石被评为国家名优特石材品种,畅销国内,远销国外。
铜仁市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特别介绍了石阡县的温泉资源。这是世界少有、中国独有的地热矿泉水资源。矿泉分布广、流量大,富含氡、硒、锶、锂、锌、偏硅酸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20余种,素有“国酒茅台、国水石阡”的美誉。在以温泉为龙头、包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世界最大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等众多景点为一体的养生体验综合旅游资源的推动下,仅上半年石阡县就接待游客173.31万人次,同比增长37.8%,实现旅游收入18.04亿元,同比增长48.1%,文化旅游产业呈井喷式增长,“温泉之城·长寿石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除自有资源造血功能不断强大外,困扰石阡县多年的交通“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安江高速、思剑高速交汇贯通,石阡县距省会贵阳市196公里,2小时可轻松到达;距铜仁104公里,1小时可到达。石阡作为黔东交通枢纽作用和“桥头堡”优势日益凸显。皮贵怀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坚定不移招大商、招优商,积极与‘长株潭’经济圈谋求战略合作,在贵州率先进行‘飞地经济’探索,在全省开创了异地办工业的先河。佛顶山水泥、盘兴石材等大型企业相继落户石阡,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注入了强劲动力。石阡作为贵州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的前沿阵地,作为承接成渝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黔北经济圈等产业转移的优良平台,必将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