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国际专利
事实上,新基公司的来那度胺上市后,印度Natco公司也在其本国生产销售来那度胺胶囊。目前中国市场尚无国产来那度胺制剂上市,仅有新基公司的进口产品销售。
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新基公司在中国申请了29件与来那度胺相关的专利,部分核心专利的有效期2024年才到期。
新基公司针对来那度胺项目筑起一道道坚固的专利城池。目前,国内市场除双鹭药业外,其他公司都没有开展大临床试验。
许永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鉴于来那度胺的专利状况,若要研发国产版的来那度胺,就需要挑战并克服来那度胺化合物专利逾越适应症专利的壁垒,发明一条与新基公司专利路线不同的合成方法,并发明新的晶型以及充分注意其他专利对本品的开发限制,使研发建立在符合专利法和药品研究的各指导原则之上。
这一挑战绝非易事。在许永翔的领衔下,卡文迪许研发团队发明了一条全新路线合成来那度胺,并于2009年5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3-(取代二氢异吲哚酮-2-基)-2,6-哌啶二酮的合成方法及其中间体”的专利申请文件。该专利目前已经授权。
另外,卡文迪许还发明了来那度胺的三种新的多晶型物I、II、III。该发明已于2009年10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3-(取代二氢异吲哚酮-2-基)-2,6-哌啶二酮多晶型物和药用组合物”的发明申请文件。该专利目前已经授权。通过开展的专利应对策略,卡文迪成功逾越了新基公司的专利壁垒。
2014年10月,双鹭药业的来那度胺胶囊在国内血液病医院完成验证性临床研究,并于同年11月18日在国内第一家申报生产。
卡文迪许的专利挑战和上市申报步伐引起新基公司的重视,其一边与卡文迪许、双鹭药业谈判,一边寻求法律支持。许永翔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2013年至今年3月,卡文迪许与新基公司进行了三年的诉讼拉锯战。官司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打到北京市一中院,尔后又打到北京市高级法院。三场诉讼皆以卡文迪许的胜诉告终。
许永翔表示,双鹭药业的来那度胺开发技术在国内外专利均已获得授权,对来那度胺在合成工艺和中间体、晶型及药用组合、固体剂型三个层面做了保护,突破了原研药物的合成专利和晶型专利壁垒限制。双鹭药业生产的来那度胺在国内已经完全克服新基公司的各项专利限制。
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挑战来那度胺专利,卡文迪许、双鹭药业是中国医药产业走向世界市场的吃螃蟹者,国家食药监总局给予绿色通道,也表明国家对于创新药的支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