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6日讯(记者臧云浩)日前,综艺股份公告称,拟以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总计作价101亿元收购中星技术全部股权。因为中星技术系中星微子公司,后者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也令此次收购披上了“中概股回归”的意味。
然而,在不菲的溢价背后,中星技术的财务状况也遭到质疑。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中星技术业绩增长迅猛。但同期公司应收账款增速远超营收,其利润有注水之嫌。
财务数据显示,中星技术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远超同行。根据预案,2014-2015年,中星技术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5.5亿元和12.12亿元,2015年同比增长120.36%,明显高于营收增速。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中星微是2005年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但此次综艺股份收购的标的中星技术,仅是中星微的安防资产。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外界对中星微的印象更多在其芯片业务,安防业务在业内并不突出,从营收来看属于小型企业。而在行业里,早就形成了海康威视一家独大,大华股份等多强追赶的局面。目前,安防行业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已明显下降。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自5月4日,综艺股份复牌后,其股价便一路震荡下跌,其中复牌当天便下跌4.11%。截止5月13日,与停牌前股价相比,综艺股份累计下跌32%。
应收账款激增被疑注水利润
从交易预案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无论是中星技术的营收还是净利都让人眼前一亮。
其中,2014年,中星技术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归属净利润1.12亿元。2015年,中星技术实现营业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44.53%,归属净利润约为2.8亿元,同比增长150.74%。
既便与同行相比,中星技术也毫不逊色。2014-2015年,中星技术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9.92%和38.45%,净利润率分别为16.21%和29.04%。同期,海康威视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4.42%和40.1%,净利润率分别为27.16%和23.28%。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星技术净利润同比增速远超同期营收增速。但在这令人眼前一亮的业绩背后,非经常性损益“功不可没”,据悉,2014年和2015年,中星技术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3439.26万元和13403.34万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30.82%和47.91%;2014、2015年,中星技术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7774.05万元和1.31亿元。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中星技术的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明显偏高。2015年,海康威视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约为4.5%,大华股份约为1.6%。
5月11日,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中星技术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远超同行。根据预案,2014-2015年,中星技术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5.5亿元和12.12亿元,2015年同比增长120.36%,明显高于营收增速。
2014-2015年,中星技术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46%和110.38%,而海康威视分别为24.85%和32.16%,大华股份分别为37.63%和49.1%。
对此,《证券市场周刊》质疑其利润有注水之嫌。
不过,综艺股份却在相关公告中表示,中星技术业务结构主要以安防系统集成业务为主,公司安防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0%;安防系统集成业务具有项目施工时间长、付款时间跨度长、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应收账款收入占比较高。
中概股光环下的中新技术:高利润增长率底气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后,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股价处于“低迷”状态,估值不高,成交不振,相比在A股上市大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落差。为此,很多中概股就产生了实行私有化,从美股退市,然后寻求路径回归A股上市的想法。
据悉,中星微是2005年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借综艺股份之壳上市的仅是其分拆的安防资产——子公司中星技术。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仅是中星微其中一块业务的中星技术估值便高达百亿元,与中星微私有化退市时的作价,及公司净资产相比出现了较大溢价。
中星微在2015年底完成私有化退市时,其整体对应的人民币估值为29.34亿元,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其分拆的部分资产回归A股时的估值便已经是其斯时整体估值的近4倍。此外,中星技术2015年净资产账面价值仅为4.7亿元,预估增值96.3亿元,增值率2055.57%,溢价高达近21倍。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中星技术主营业务涵盖视频监控前端产品、后端产品、平台产品、解决方案、运营服务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