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宇/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吴岩
三木集团(000632)近日一则股东减持公告颇为耐人寻味。
2月18日,公司收到持5%以上股东林传德、任日明、林明正(以上股东同受林传德控制,为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的通知:林传德于2月17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股份2315.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8%;减持后,林传德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林传德、任日明、林明正合计持有公司股份4607.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89%。
林传德等人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试图掩盖其在二级市场的举牌行为,因此还受到监管处罚,此次大举退出颇为蹊跷。更离奇的是,虽然三位“野蛮人”明确表示没有意愿成为三木集团第一大股东,但伴随着增持过程,在资本市场从不轻易显山露水的三木集团却出现了一系列剧变。
“野蛮人”三年暗战
回顾历史,林传德等三人早在2013年下半年,即通过二级市场进入三木集团前十大股东名单。2013年三季报显示,林传德等三人分别持有三木集团4.91%、2.98%和2.84%股权,合计为10.73%。
2013年报则显示,三人持股比例调整为任日明持股4.93% ,林传德持股4.91%,林明正持股4.81%,合计持股14.65%。
由于三木集团股权结构分散,第一大股东福建三联投资有限公司仅持18.06%股权,因此上述三人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取得第一大股东地位可谓易如反掌。
奇怪的是这三人从未主动联系过上市公司,一时坊间各种猜测不绝于耳。
各方压力下,2014年3月10日三木集团董事会向林传德等人发出特快专递函件,请求确认相互之间是否是一致行动人。
8天后,公司收到回函,函件证实了林传德等三人系一致行动人关系。
但一直到2014年6月10日,林传德等人才正式公告其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报告书显示,林传德等三人均为福建闽侯人士。2013年7月2日至2013年11月28日期间,三人累计从二级市场取得三木集团14.65%的股权,成交均价在3.68元至4.52元之间。
2016年2月19日,三木集团公告称,林传德已于2016年2月17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清仓其持有的所有股份,林明正和任日明仍旧持有股份4607.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89%。
知情人士对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表示,粗略计算,林传德此次减持大概可以获得6000万元左右的投资收益。不过,他分析,上述三人绝非为了获得投资收益而来。围绕三木集团控制权,相关利益方暗战已近三年,此次减持股份极可能意味着较量已经分出高下,三木集团未来的发展格局有望水落石出。
前高管时代集体落幕
伴随林传德等人在二级市场的不断增持,三木集团高管层出现剧变。
2014年6月11日,公司董秘彭东明公告去职;9月15日,副董事长陈维辉辞去第七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和董事职务;10月8日,陈维辉继续辞去其担任长达22年之久的总裁一职;同日,董事长兰隽辞去董事长和董事职务;2015年4月16日,副总裁池德庭提出辞去职务;5月28日,副总裁刘峰辞职;6月29日,副总裁林锦聪辞职;12月28日财务总监谢明锋辞职;2016年2月4日,资深副总裁许静辞职。
目前,陈维辉时代的高管团队,仅余郑惠川仍在担任副总裁一职。
实际上,陈维辉离职时并未到退休年龄,到今年才59岁,自1992年12月30日经三木集团创立大会选举担任董事,并出任副董事长、总裁以来,他一直是三木集团的核心人物。除此之外,他也是控股股东福建三联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一位熟悉公司内情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将三木集团从一家规模很小的马尾区属企业发展为一家以房地产、进出口贸易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陈维辉可谓功不可没。
陈维辉时代的黯然落幕有其深刻历史背景。
三木集团前身是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成立于1984年10月;1992年12月,公司成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11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与额度制时代下上市的众多公司类似,三木集团本身底子很薄,是从马尾吹沙造地、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发展来的。由于国资持股比例不高,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国资的股东义务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履行,除了2001年进行一次配股外,公司一直没有实施过再融资,错过了资本市场的大好时机,也逐步形成了类似万科的经营层控制格局。
“就在辞去总裁一职前几月,陈维辉还连任了福建省第七届房地产业协会会长。”知情人士说,“仅凭经营层自身努力,三木集团从一家规模很小的马尾区属企业发展为一家以房地产、进出口贸易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还是取得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可惜的是,三木集团可谓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在2004年至今的房地产开发大潮中,经营业绩乏善可陈,“大佬”地位被阳光城、正荣集团、三盛地产、泰禾集团等“后生”远远甩开。
反而是三木集团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地产业务骨干成为当地各大地产商争相拉拢的对象,不愧于福州地产界的“黄埔军校”。
目前最为尴尬的是,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监事会的任期早已于2015年5月16日届满,但换届工作至今没有举行。
不过,知情人士表示,2015年12月28日三木集团新任命具有银行从业背景的邵晓晖接任副总裁及财务总监一事具有标志意义。
“她代表了新控制方的利益,在其主导下,目前三木集团已经构建出全新的组织架构。例如,原先的财务结算中心现在分成两个部门——财务结算部和贸易金融部,根据初步设想未来公司有可能转型为一家金融类企业。”知情人士说。
简历显示,邵晓晖曾任中国银行马江支行客户发展部经理,招商银行福州分行东水支行行长,招商银行福州分行零售部总经理,招商银行福州分行营业部总经理等职,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
不靠谱的“白马骑士”
问题来了,新的控制方究竟是谁?
知情人士表示,在林传德等“野蛮人”狙击三木集团的过程中,一家叫做“辽宁闽商”的公司闷声发了大财。
2013年下半年,在林传德等人暗暗从二级市场上增持三木集团股权的同时,一位叫高旭斌的神秘人士悄然入职三联投资,于2013年12月起担任三联投资董事,并于2014年5月20日空降三木集团出任常务副总裁。
2014年10月8日,在陈维辉与兰隽双双去职的当天,高旭斌被正式聘任为三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简历显示,在担任福建三联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之前,高旭斌与三木集团没有任何关联。
2003年8月至2014年4月间,高旭斌一直是任职保利(沈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样一位远在辽宁,“八杆子打不着”的神秘人士又是如何获得三联投资青睐,并成功上位的呢?
知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高旭斌实际代表着一家叫辽宁闽商的企业。这家企业试图通过收购三木集团控股股东三联投资的股权间接控制三木集团。
从壳资源角度看,三木集团是一个颇为不错的标的,它是福州最早从事地产业务的企业之一,在老福州眼中口碑颇佳,总市值不到40亿元,法人治理结构也相对完善。
特别是公司起家的马尾地域特殊,位于其中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地处福建自贸区和福州新区的叠加位置,当地国资的发展更加引人关注。
根据查询资料,三联投资的股东分别为福州开发区国有资产营运有限公司、福建恒益投资有限公司、福建众兴投资有限公司和福州尼洋投资有限公司。
据了解,辽宁闽商大概支付了2亿多元用于支付三联投资的股权转让款。“他们本意是在付出首笔转让款后,再通过一些财务手段让这笔资金回流出来,接着操作后继的股权收购。”知情人士说,“没想到后来出现了问题,没能继续操作下去。”
记者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进行查询,辽宁闽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一家在辽宁省工商局登记备案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29日,注册资本2.9亿元,法人代表为林俊,住所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萃路24-2号1-13-1室,经营范围为项目投资及投资项目的管理,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建材、五金交电、机电产品等。资料显示高旭斌系该公司董事。
那么,高旭斌当选三木集团董事长一职时为何又有意省去了这段经历呢?三木集团董秘王涵对记者解释,高旭斌确实是辽宁闽商董事,这一经历后来在年报中做了披露,但是辽宁闽商和三联投资之间究竟有何关联还不大清楚。
知情人士则分析,辽宁闽商实际是三木集团受到“野蛮人”狙击之时,受公司管理层之邀扮演“白马骑士”。
富有戏剧性的是,此后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向双方当初意想的方向进行。
“辽宁闽商本身是一种松散型的结构,内部对这个项目意见也不完全统一,在拿出2亿多真金白银后也没有资产和现金做进一步增持。”知情人说,“特别是辽宁闽商缺乏熟悉资本市场的人才,进入公司发现很难玩得转,最后不仅撕毁保留原高管团队至少一届的承诺,甚至连已经取得的三联投资股权也以高价悉数转卖给福州当地一家地产企业A公司,中间还赚了好几个亿!”
据其分析,林传德等举牌人和邵晓晖实际都代表着A公司的利益。
A公司同样起家于马尾,在三木集团运营成熟的时候,其才刚刚起步,但目前综合实力已远超三木集团。由于辽宁闽商实力薄弱,两年多的争夺中,很明显最后是A公司占了上风。
为求证此说法,证券时报·莲花财经记者对A公司进行了采访,不过A公司代表对上述说法进行了否认。
其实,不管三木集团最后谁主沉浮,股权暗战对公司经营造成的损伤已然开始显现。
2015年底,福州市城乡建委通报了2015年福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检查情况。统计显示,三木集团母公司及其四家子公司赫然在列。
“这正是三木集团股权暗战导致的后果,公司里根本就没有人去做资质申报这件事。”知情人士说。
他表示,相关利益方已尽早明确股权归属,并启动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工作,做到真正对上市公司股东负责。
王涵则向记者表示,“股东层面和A公司的关联情况公司并不了解,但是董事会换届问题确实是时间拖得比较长了,目前人选还待定,股东方正往赶紧换届的方向努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